第184章 做筆生意 (第1/1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一早,趙駟帶了幾口上好的龍泉刀劍作為禮物。看到這個時,黃友的嘴唇動了一下,原本想提醒一下,作為上官去看望屬官是不需要帶禮物的,但是想到這劉延友原本就很特殊,再說也許這就是秦知軍的個人風格呢,於是也就沒有開口。 從保安軍到順寧寨的驛道沿著周河蜿蜒而過,看得出是一直整修,倒也平坦。 黃友跟在秦剛的身邊,一路向他介紹這沿途的地形地貌以及相關蕃人的風土人情。 聽得出,他在西北這裡近兩年的遊歷並沒有浪費,更為重要的是,他能以其士人獨特的眼光與責任感,從許多表面的情況裡解讀出了更多的內在意義: 比如,黃友介紹,在這周河的兩邊,共有大大小小三十餘家蕃族人。這劉家原本也是党項熟人,只是內附歸化較早,已經基本漢化,同時又透過聯姻通婚,成為了掌控並穩定這一片地區蕃人統治的中堅力量。 當然,也是劉家這四代人對於朝廷的忠心耿耿,使得他們能夠世襲此地的諸族巡檢一職。 其第二代的劉紹能,在去世前的職務就升到了正七品的皇城使、簡州團練使,成為當地響噹噹的名門大族。 而朝廷對其優待與關照更是不斷,不僅給予其子弟世代襲官,更是將北方邊境的大門極其信賴地交於他家。 宋夏之間既是長期的交戰關係,但是在此期間,卻同時有著極其密切的貿易關係。最初宋夏的商貿榷場是設在保安軍城中,在慶曆和議後便遷至了順寧寨,這也使得順寧寨的經濟、城建、包括人口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劉家作為歷代寨主,也是在這管理發展過程中獲益良多。 正說話間,隊伍出了眼前的河谷,便遠遠地看到了順寧寨。 和一般意義上的邊寨不一樣的是,這個順寧寨的規模要大得多,寨牆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土夯木圍式的,而是山石、磚塊與水泥所造的堅實城牆,這也得益於元佑八年秦剛所發明的的水泥之法傳入陝西。 換句話說,眼前的順寧寨更應該算是一座順寧城。 而且它正好修在東西兩邊的高山陡崖之間,面對北方而來的敵人,僅只會有北部城牆受敵,的確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邊境地區行走,秦剛也不敢掉以輕心,此行帶上了三十人的近衛隊隨行,為免誤會與不便,又派出了一名近衛先行馳往順寧寨,向劉延慶通報。 寨主劉延慶一聽居然是新任知軍秦剛親臨,哪敢大意,立即帶領一眾手下,守在寨門口相迎。 秦剛看到的劉延慶,大約三十歲,模樣卻像是一純正的漢人,只是面板稍黑、身材略有偉岸,似乎還能看得出其原先的一點党項血脈特點。 其實這也難怪,這時區別党項人的主要依據還是他們獨特的頭式、鬍鬚等等外部裝飾。一旦改變生活習慣與穿衣打扮,党項人與西北漢人的區別也就不大了。 劉延慶一臉虔誠地站在那裡,之前聽說保安軍要新來一個非常年輕的知軍,他就讓人送了自己的拜帖過去,卻沒想到對方居然會親自來到順寧寨,這可算是給足了他的面子。 要知道大宋一直輕視蕃官,規定“諸路蕃官,不問官職高卑,例在漢官之下”,更不要說從他父親開始,功祿甚微,此時的他也只剩下世襲的保安諸族巡檢及這順寧寨寨主之職。 不甘平庸的他,一直在設法尋找能夠讓自己家族再次崛起的機會。 而眼下,這位年輕的知軍的到來,會不會就是這個機會的開始呢? 隨劉延慶進了寨中居住的宅子,雖然只有短短的準備時間,但也足夠置上一桌豐盛的酒食。順寧寨長期進行著宋夏間明暗通商,其物資儲備不在話下。 秦剛坐下後,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本官上任途中便被呂經略召去延安府,要求全路各軍州縣寨需儘早發動對夏之侵擾之戰。我保安軍之北便為順寧寨,戰火一起,劉巡檢這裡便是首當其衝的前線之地,所以此番才會如此匆匆趕來。” 劉延慶一愣,立即回道:“請秦知軍放心,我劉氏為大宋鎮守此寨已有四代,想那西賊的乃任寇首,無論是李元昊、李諒祚、還是如今的兩任梁太后,前後攻打順寧寨達十數次,卻從未在此討得過多少便宜。我全寨上下數千好兒郎,以為國浴血奮戰為榮,知軍若有什麼差遣,直接吩咐便是。” 劉延慶這話說得也是實情,整個橫山戰線,鄜延路這一帶地闊寡疏,比較利於西夏進行偷襲入侵。 但是西夏多次從順寧寨一路的攻擊,就從未取勝過。除了順寧劉家深知自己的本族族居之地的重要性而在此拼死血戰這外,宋朝廷也明白順寧寨對於保安軍以及整個鄜延路的重要價值,一直都能給予足夠的支援。 只是剛才的秦剛問話,讓劉延慶誤解為,這次又需要派遣他們這些蕃軍作為先發炮灰了,不過,為了家族的整個前途,他也只能是咬著牙應承下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風流大市場主題曲》 第184章 做筆生意(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