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 挑水老僕 (第1/2頁)
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顧暘、蘇見黎、徐濯埃策馬同行又數日,漸至廣東省廣州府地界。 他們的最大感受一方面是臨近冬天,熱猶不減,另一方面也確如武安承所說,這遍地暨南話語,實在有些難懂。 三人之中,徐濯埃是上海人,還偶能解得隻言片語,顧暘和蘇見黎卻是山東人,壓根一個字也聽不懂了。 三個一路上誤打誤撞,幾經曲折,總算是到了廣州。 城外珠江朗麗無垠,高大的船帆如簇,還有許多烏篷船靜靜地沿河往城裡劃去。江岸之上,老少勞工,中外商客,往來不絕。 進得城內,但見市井景象之繁榮,尤勝長沙數倍。寬闊的街道被擠滿,市民絡繹熙攘,叫賣議論之聲,鼓譟喧天。集市左右,無數商號交錯,招牌垂動如林,風過處盡是酒香飯味。 側街中央,有河水穿街而流,上有輕舟葉葉,扯起微漪,搖過滿城日影。半空中架起一根根竹廊,接起兩側曼麗清雅的木樓。景緻之豐茂,實難言足。 武安承既說那寶芝林在仁安街,徐濯埃便操著官話,問過幾個百姓,只是對面一張嘴,便知是本地人,難以交流。 蘇見黎道:“徐公子,你莫問那些老者,他們聽不懂官話的。” “說得是。”徐濯埃贊同道,忽見一個小男孩,手裡抓著一塊白糕,跑過身旁。 “小弟弟,你可知道仁安街在何處麼?”徐濯埃微笑著攔住他。 那小孩瞪著他,說道:“餒港咩啊?(你說甚麼?)” 徐濯埃道:“啥?” “徐兄,徐兄。”顧暘勸下他,“這位又太年輕了些。” 蘇見黎笑道:“是啊,咱們得問那些二三十歲的,或許出過廣東,會說官話。” 徐濯埃輕輕嘆道:“好罷,好罷。” 又問了三五個人,竟問到一個商人模樣的北方漢子,顧暘聽他山東鄉音濃烈,大喜攀談,原來這廣州十三行開闢之後,對外交易更加繁盛,他也是南下經商的。 說到“寶芝林”,那漢子道:“這黃飛鴻大夫實是醫者仁心,不比一般郎中,他那跌打酒的方子,從不遮掩,竟公之於眾,此間百姓,無不稱讚。” 顧暘道:“我們卻不是為著醫病,乃是為了武林中事前來。” 那漢子道:“那你等可須小心些。聽說黃大夫已退隱江湖了,如今寶芝林有個挑水的僕人,似是他的關門弟子,專應付江湖豪客,有模有樣的好漢教他打跑了幾十個。” 幾人交談了一番,無不愉悅,問到路徑,便各自離去。 三人循著那漢子的指示,輾轉來到黃飛鴻醫館門口,頓時強烈的藥氣撲面而來。只見幾根金柱子之間,一排大紅燈籠,上有匾額大書“寶芝林”三字,館門大開,偶有寥寥幾人進出,想是這時間段醫務不甚忙碌。 顧暘回頭跟蘇見黎、徐濯埃對望一眼,進得門去。 門口過道里幾個忙於事務的夥計見了,便有人問道:“三位客人,可是來看診的麼?” 顧暘笑道:“不是。” “是來抓藥的?” “不是。” “那……” “小人久聞黃先生大名,斗膽欲拜會切磋一二。”顧暘乾脆開門見山。這“切磋”二字,以他在江湖上的名頭,本還不應說,只是他有意把話說狂了,想誘那挑水的僕人出來。 眾夥計聽了,都面面相覷,見他三人年輕,又稍含不屑之色。 忽然,一個沙啞的聲音從眾夥計身後發出:“哪來的毛頭小子,也敢叫板黃先生?” 顧暘一怔,聽這人口音,雖混雜了幾絲廣州話的韻味,但總體上竟還是偏北方話的腔調。 眾夥計紛紛讓在兩側,熹光之下顯出那人的身形來。 只見那人坐在個板凳上,粗布衣裳,紫棠般的一張圓臉,多有糟亂的鬍渣,雙耳垂肩,下頜兩邊有消瘦之跡,花白的頭髮和長鬚,一條長辮子便如包餃子擀成的面棍,軟軟地塌在背上,兩隻眼睛雖盯著身前盆裡的雙手,凜凜精光卻彷彿溢位眼眶一般。 只見他挽著袖子,正若無其事地擇著一捆泡溼的青菜,渾似那聲音不是他發出來的。 顧暘看這人正用水擇菜,身旁的水桶上又歪著一根扁擔,想必便是那挑水的僕人了,轉頭朝蘇見黎、徐濯埃使了個眼色,接著朗聲道:“不敢,只是久慕黃先生大名,想一見尊容。” 那僕人把菜往水裡輕輕一拋,抬起頭來,目光往三人臉上一打,氣場十足,三人齊齊打了個寒噤。 只是見他鬚髮之花白,似有六七十年紀,但看他面容端正英秀,眸光矍鑠,臉頰光滑,唯有眼角寥寥幾絲皺紋,又不像那麼老的年紀,一時竟分辨不出他多大歲數。 那僕人掃視了三人一圈,冷笑道:“想見黃先生,憑你們也配?” “天下之人,本是一家,有甚麼三六九等的?”顧暘不緊不慢,微微笑道,“若按老先生所說,老先生可是最不配質問我等的了。” 他雖一口一個“老先生”,但話裡話外,分明是在譏諷他的僕人身份。顧暘本非無禮之人,只是為激他出手。 “我若不教你們入內呢?” 那僕人眼角一動,哼的一聲,也不生氣,提起牆邊的扁
《劍如何在手掌上旋轉》 第八十九回 挑水老僕(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