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工農互補為王道 (第1/2頁)
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33章工農互補為王道
“三十噸!”
幾乎是在管明棠聲音落下時,鄉村建設人員培訓院內頓時靜了下來,任誰也沒有想到,管明棠竟然帶來了三十噸種子!
而且還是數量如此之多的超高產麥種,這數字只讓得眾人到吸一口氣,原本在他們想來,那麥種恐怕也就是四五磅,甚至可能是一兩磅,然後需經多年繁育之後,方才能加以推廣,而現在竟然有三十噸之多,對農業的影響之大,甚至遠過人的想象。
“三十噸,三萬公斤,一畝地需種8至10公斤,明年可以選定三萬畝至三萬五千畝上等肥田作良種繁育,一畝所得良種,可供40至50畝耕地使用,主任……”
目中盡是狂熱之色的李子仁扭頭看著梁漱溟,激動的竟然說不出話來,而梁漱溟這位多年來一直積極呼籲實施鄉村建設,富民強國的鄉村建設專家,同樣激動的一時無法自抑,似乎在這一瞬間,所有人都看到了夢想的實現,農村危機的根源就是農作產量低下,若是農作產量皆增加四五倍的情況下,還可能有現在的農村危機、農業危機嗎?
儘管他所說的良種推廣不過只是”理想的數字情況”,實際困難要多的多,但卻不妨他去如此想象著未來,想象著那個美好的未來。
“後年,我們就能把良種推廣整個鄒平縣,後年入秋之後,再以鄒平所產小麥為種,即可推廣半個山東省,界時,農民生活必將……”
就在梁漱溟激動連說話都有些語無倫次時,原本正在堆肥場上按管明棠的指導將秸杆用鍘刀切碎的幾名鄉村服務人員,卻是驚訝看著管明棠,儘管他們在幹著活,可是卻也聽到了這些專家們的對話。
畝產千斤!
或許他們曾讀過中學,但他們卻依然是農民出身,他們自然知道糧食對農民的意義,甚至對小麥於農家的重要性,也遠比如諸如梁漱溟這樣的”社會運動家”、”農學家”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會,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因為出身農民的原因,使得他們方才真正能夠體會到農民生活的困苦以及農村的衰敗。
“這、這,管先生,您帶來的種子,真的能畝產千斤?是不是隻有上等肥田才能高產出,下等孬田卻不能?”
拄著手中農具,王志餘有些激動的看著這位瞧起來比他還小四五歲的管先生問道,相比於他人,他的問題無疑更為實際,好地、孬地的產出差別,對農民來說往往更為實際。
“千斤?”
笑了笑,管明棠不再去與他人分享那還未實現的歡樂,卻是拿起一旁的鐵鍬說道。
“畝產千斤不是沒有可能,但畝產六七百斤卻還是有可能的,至於好地孬地的,……”
揮起鐵鍬從雙轅大車上將土鏟到堆肥場上,一邊幹活管明棠對那個膚色黝黑的青年說道。
“這世間好地、孬地,原本界限就不明顯,就像這鄒平縣,兩千年前,這裡不過就是一片汪洋,這田地都是黃河衝出來,一條黃河衝出了河口的成千上萬平方公里土地,一樣的土、一樣的水,怎麼就有了好孬之分呢?實際上不少孬地是遠離水源導致的,田地離水遠,作物生長用水不足,產量自然低下……”
在說出自己的見解時,管明棠並沒有停下手頭的工作,甚至那剷土、平土的動作還快上許多,在任何人看來,他的動作都很是標準,顯然是一個對農活並不陌生的人。
“久而久之,離水源近的,就成了上等肥田,遠的,則成了下等孬田,可除土質有根本性的轉變,比如鹼化地,否則差別也就不大,所以,可以修建水利工程滿足田間用水,如果水渠到不了,水源太遠的,也可打機井,然後用水泵抽水灌溉,解決了水,好地孬地也就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對於好地孬地之分,有過鄉村工作經驗的管明棠自然有他的見解,在80年代包乾到戶時,因為分地好孬之分,不知若出了多少亂子,可到了九十年代,得益於機井的普遍使用,這地幾乎也就沒什麼好孬之分了,水是地根,這句話著實不假。
“水是地根,解決了水的問題,高產也就解決了一小半,至於另外一大半,就是肥的問題,畢竟水是地根,而肥嘛,則是糧本,想要實現畝產千斤,必須要保證肥料,至於地肥不肥卻不是關鍵,地裡肥不肥全靠肥來蓊,所以,想要高產,咱們就得堆肥……”
終於,一片長達十米、寬達兩米,可以容納十數噸堆肥坑的第一層墊土推好後,管明棠笑看著隨自己幹活的十幾個年青人,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笑容只是在幾年前曾流露過,而管明
《山河血無語的命運》 第133章 工農互補為王道(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