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身晦氣的王文哪裡會贏錢?一來二去,不知怎的就和划船的人爭執起來,王文給晦氣催促著,搶上前去沒幾下就把那人的胳膊打斷了。

官府在判詞當中給王文定了兩條罪,一是居喪聽樂,一是在服傷人,於情於法都不可恕。

江南各地在端午節時進行河舟競渡,這樣的習俗由來已久。《荊楚歲時記》中記:

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舟舸取其輕利,謂之“飛鳧”,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土人,悉臨水而觀之。

為“拯救”投江的屈原而興起的競渡習俗,最早始於沅湘之間;而在吳越之間,則一般認為龍舟競渡始於越王勾踐。

玩在唐朝這種風俗延續到唐朝,影響的範圍更加廣大,幾乎遍於江南各地。

一個名叫範慥的唐人寫過一篇《競渡賦》,其中寫道:

……爾其月維仲夏,節次端午,則大魁分曹,決勝河滸。飾畫舸以爭麗,建彩標而競取。

看來,唐時競渡的河舟裝飾描繪得非常漂亮,競渡時兩船齊發,在終點處設有“彩標”,最先拿到彩標的一船獲勝。

《獨異志》中記載:寶曆二年的五月三日,十艘競渡船在江中試渡時出了事,三艘船平白無故地沉入水底,船上一百五十人無一生還。

從這條記錄上我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當時對競渡的重視,在五月五日正式競渡之前要進行多次訓練和演練。

二是當時的龍舟形制已經很大,每條船上有五十人,就算放到今天來看,也稱得上是一條大龍舟了。

徐州刺史張建封寫有一首《競渡歌》,內容直白可觀,其中寫道:

……

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

……

讀起來實在算不上一首好詩。這位刺史大人也曾寫詩為自己打馬球辯白,認為玩馬球形同習練騎射。這一次他寫競渡,就要大方多了,玩就是玩,沒有把競渡當成水軍操演。

2

唐朝時從宮廷到民間都風行競渡。早期皇上觀看競渡多在興慶池,興慶池位於隆慶坊,中宗時水面闊達數頃,玄宗時代這裡更是風光無限,留有許多詩人在此觀競渡應制的詩篇。

安史之亂,長安城中繁盛之地多遭毀敗,此後,皇上們玩樂的地點也有了一些變化。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但凡有個性的皇上,玩樂起來也會另闢蹊徑,比如德宗皇帝看上的是禁苑中的魚藻池。

禁苑在宮城之北,苑中有一個魚藻宮,魚藻池就在魚藻宮後面。

德宗詔令淘浚水池,原來只有一丈深的水池被向下加挖了四尺,又引來灞河水到池中。以後德宗皇上就在魚藻宮裡觀看競渡和水戲。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大概是嫌魚藻池淤塞得不像話,這年八月穆宗專門調來兩千神策軍浚淘水池,一個多月後工程結束,穆宗特意在池邊舉行宴樂,順便觀看競渡。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畫舸競渡爭彩標(2)

穆宗的兒子敬宗也多次到魚藻宮觀看競渡,這父子倆同樣喜歡馬球,又一樣喜歡到魚藻宮觀看水戲競渡,想來真是父子天性。

王建的百首《宮詞》中有專門描寫宮中競渡的一首:

競渡船頭掉採旗,兩邊濺水溼羅衣。

池東爭向池西岸,先到先書上字歸。

競渡之戲通常在端午節進行,但貪玩的敬宗皇上可等不到端午。《冊府元龜》中記,敬宗曾經為了上巳節的競渡,詔令淮南節度使王播造三十隻綵船。

上巳節距離傳統的競渡時節足足早了兩個月,不過,因為花費過於巨大,敬宗的這道詔令遭到大臣的反對,最後改成只造十艘。

那麼,造一條龍舟究竟需要花多少錢呢?《全唐文》中收有一篇《五月五日洛水競渡船十隻請差使於揚州修造須錢五千貫請速分付》,從中可以找到答案。

這是曾經做過長安尉、鴻臚丞的張擬就一份批文,單從題目上看就能明白事情的原委,是水衡監申請撥款造龍舟。

在洛水中

《唐代人玩什麼》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