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9章 小麥熟了 (第1/2頁)

深海一條小鹹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提籃與揹簍的編織手法基本類似,首先要編織一個直徑50公分的圓形底部,然後以這個圓形底部為基礎豎著往上編織提籃的主體,不過提籃的高度較小差不多50公分的樣子,最後在主體的頂部再編織一個用手提拿的把手。 張偉看著手裡的提籃,與另一個時代的形象完全融合,又用石頭試了試承載力,差不多也有個30-40斤的樣子。 張偉又讓織她們編織了許多揹簍和提籃,然後當天晚上就分發到各個隊伍之中。 第二天傍晚眾人經過一天的勞作,回到部落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編織隊申請更多的揹簍和提籃。 所有的族人都對這兩種勞動工具讚不絕口,提籃和揹簍的出現,讓部落眾人以後無論出行攜帶物品還是出門採摘,都變得更加方便。 夏末的氣溫開始逐漸下降,晝夜溫差開始變大,白天的溫度依然很高,但夜間會變得涼爽。樹木的葉子也開始變色了,這是秋天即將到來的標誌。 夏末也是許多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像神龍部落的小麥就是其中之一。這幾天張偉幾乎每天都要來到部落門前的麥田,也發現麥田裡的小麥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變黃。 張偉知道再過幾天就差不多到了收割小麥的時候了,他看了看神龍部落的第一茬小麥,發現現在每一個麥穗上的麥子都顆粒飽滿,比去年自己在野外蒐集到麥種的時候要飽滿的多。 張偉種植小麥的方式與後世基本上沒有區別,張偉可以肯定目前整個原始時代要論種植小麥的技術,那自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就算軒轅帝來了也要甘拜下風。 自己種植的小麥是先翻土,緊接著再播種,再給麥種覆土,最後在用農家肥增加土壤肥料。 張偉記得軒轅帝發明了耕種,但是現在他們應該是簡單地把小麥種子撒到土地上,不會在麥種上覆土,更不會用農家肥作為肥料,只是採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技術,也就是耕種之前把地上的草燒成灰作為肥料。 就在張偉每日的期盼中,小麥成熟的時候終於到了。放眼望去,麥田猶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風吹過,麥穗輕輕搖曳,沙沙作響! 風吹麥浪,麥穗隨風起舞,看著沉甸甸的麥穗,彷彿就能聞到小麥的芳香,麥穗低垂著,猶如一個個嬌羞的姑娘。 今天張偉組織了部落眾人來到麥田準備開始收割小麥,由於沒有後世的鐮刀可用,只能讓大家用石刀或者骨刀,挨個把麥穗割下來。 收割小麥是個緩慢的過程,好在部落人數比較多,但還是受限於收割工具的不完善,整個部落眾人用了足足2天的時間才把這一畝小麥收割完畢。 跟張偉春天種下小麥時預想的差不多,這一畝小麥地裡收割出了300多斤的小麥,看著金黃的小麥,張偉感覺很有成就感。 如果從這一批小麥裡再挑出一些顆粒飽滿的麥粒當做麥種,然後再種下去,待到第二茬小麥成熟,整個部落以後就不會再為食物發愁了。 張偉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第二茬小麥成熟,部落就可以再養活幾百人,自己就可以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只需用充足的食物就能讓其他部落為了食物來投奔。 張偉讓眾人把顆粒飽滿的小麥粒挑了出來,只留了差不多30斤的麥粒準備給部落眾人煮點麥粥,讓大家先嚐一嘗小麥的味道,提前適應這種草本食物。 其餘的麥粒則是讓大家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把麥種平鋪著讓其自然風乾,這樣麥種就不會發生黴變、發芽甚至腐爛的問題。 張偉準備把這些麥種拿出來一半的數量在初冬的時候播種下去,也就是俗話說的種植冬小麥。這樣最早明年春天部落裡就會有充足的食物儲備了,以後部落的食物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從肉食為主過渡到農作物為主的結構變化。 其實從去年張偉在野外意外獲得小麥種子,到今年小麥收穫滿滿,神龍部落眾人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這種叫做小麥東西是有多麼重要,才能讓神使大人如此重視。 眾人也特別好奇,也想嘗一嘗小麥到底是個什麼味道,畢竟從去年到現在張偉都把這些小麥視若珍寶,去年的麥種都是張偉親自處理的,平時大家見都見不到,更別說嘗一嘗味道了。 張偉把留出來的那30斤小麥,先讓大家給它脫粒,當然現在沒有脫穀機可以用,但是部落裡還是有石臼的,將麥穗放入石臼中,然後用杵臼來搗碎麥穗,使麥粒脫落。 待麥粒都脫落後,張偉就開始讓花用陶鍋燒水,然後把麥粒放入陶鍋中。 原本張偉想給麥粒都去殼後,再用水蒸煮,但考慮到麥粒的外殼富含膳食纖維,而且也含有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就沒有去麥殼,而是直接放入陶鍋中。 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預防便秘,並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水平,部落裡眾人整天以肉類為食,早就應該清清腸道了。 蒸煮30斤小麥,張偉用了5個陶鍋,每個陶鍋中放了6斤左右的小麥,再添上足夠的水,也就剛好讓每個族

《回到遠古當酋長小說》 第49章 小麥熟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