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頁)
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基金掌握在我徐家,田土之孳息自然也是由我徐家控制,再投入布行、商鋪、牙行等末業之中,擴大生產,等於過了一手又回到了我家口袋。少部分的盈餘做些公益,這本來就是家裡每年都要做的,只是換了個口袋掏錢。再叫父親、元春在基金中兼職,高薪厚幣,每年又回來不少。”
徐元佐一一解說,生怕徐階難以理解,還畫了一張流程簡圖。
用圖來表示果然更加明瞭,徐階一眼便明白了。
“我家出地設立基金,基金的資產大部分投入家中末業生息。小部分孳息做善事,剩下的則從高薪厚幣之中回到家裡。”徐階指著圖表複述了一遍,因問道:“這既然是商社,佃農不能免賦,如何是好?”
賦役才是最令人頭痛的事,也是農民投獻、詭寄的主要原因。真正的田稅,反倒不是很大的負擔。
“府尊召集兩縣並府中官吏,制定條例:商社所用僱工人等,以班匠銀折算。一人一年四錢五分。”徐元佐道。
徐元佐如今在報紙上大肆鼓吹“末業興鄉”“就業崗位”,徐階自然是知道的。不過府縣裡已經制定了相應政策,卻是他不瞭解的。因為最近他的精力都花在《故訓彙纂》上,沒有在乎那些小事。
此時聽徐元佐說來,從末業興鄉的政策,到自家的基金,連成了一條完整的線。前後有序,井井有條,而這一切的推手,正是眼前這個尚在沖齡的孩子。
——能有這樣的手段,再磨礪幾年,入閣都夠了。
——起碼比高拱有手腕。
徐階心中暗暗評價。
“私學學田,去掉一兩千畝;基金可以多些,劃個三萬畝;家中祭田也是免稅免賦的,再劃出來三五千畝。剩下的田土不過就是數千畝的規模,對於我家三代官宦而言,實在是清廉如水了。”徐元佐道。
……
……
字數外說明:小湯現在開始要在章節最後加兩行省略號,主要是為了方便閱讀,不至於最後一句話跟起點系統自加的廣告連在一起。沒有任何實際意思。(未完待續……)
PS:求支援~
二二六 交易
這種戲法一般手段,在後世法規明細的情況下,仍有轉圜餘地,照樣成為富豪洗錢、轉移資產、偷稅漏稅的主要手段。何況這個時代基本沒有法律約束,講究的是“名正言順”。
只要做到了“名正言順”,那麼即便有人看透了這些手段,也可以做得問心無愧。
原理解釋起來很簡單,然而就如後世大學生知道火箭原子彈的原理,但是自己不可能造一個出來,這基金和書院也是一樣。除了徐元佐能主持,其他人就算聽懂了,也不敢打包票說能夠辦好。
海剛峰都已經在唐行了,說不定哪天就出現在了松江城,誰敢將他視作小事?
一筆寫不出兩個徐字,都是族親,就算沒有過繼這回事,徐階也是相信徐元佐的。如今更是將徐元佐視作親孫子,召集家中可靠奴僕、清客,要他們配合徐元佐動作。
“釐清田土之事,臨時換手反倒生出麻煩。”徐元佐道。
徐慶頗有些意外,心中卻是落下了一塊石頭。他擔任管家這些年,沒有少打著東家的旗號侵佔民田官田。如果這份職權交給別人,難免要露出馬腳來。
“升湖書院的事,主要就拜託陳先生了。”徐元佐看了一眼陳實。升湖兩字取自徐階的字子升和號少湖,目的就是抹上濃郁的徐家印記。
陳實最終還是沒有豁出去謀箇中書舍人。他也是怕徐階真的不肯復出,自己去了之後被人排擠,到時候一輩子都毀掉了。還不如留在閣老身邊,起碼現在還有個文壇盛事可以參與。這回徐階叫他聽徐元佐的安排,讓他頗有些感慨。
——當年是受命去教此子時文制藝,結果人家沒怎麼學就成了案首。如今再次接觸。就已經是給人打下手了。人生際遇何其微妙!
陳實心中暗道,嘴上卻道:“定不負所望。”
接下去又將剩下的人分了兩組,一組是清查田土的,一組是參與設立書院的。就如打球分隊一般,很快就各有了歸屬。
徐元佐點了點頭,道:“姑且就先這樣吧。明日此時,仍舊此地,請諸位回話。”
眾人一愣:“明日回什麼話?什麼都沒辦好呢!”
“彙報進度。”徐元佐臉色拉了下來:“整整一個對時,你們做了些什麼事,遇到哪些麻煩,明日此時此地報給我知道。”
眾人見徐元佐臉色陰沉
《大明金屬銷售》 第10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