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男人味十足的男人。這種人在大學裡一般都是踢足球、打籃球,哪有喜歡跳舞的?也許思維異於常人的王傳福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吧。不過王傳福總是精於技術,他的舞技之好在當時校園內是公認的,甚至有人將他稱為學校裡的“舞林高手”。結果讀大學期間,王傳福的名聲就在學校裡傳開了,不是因為他學習好,而是因為他喜歡跳舞。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節 學者之路 嶄露頭角
1987年,王傳福從中南大學畢業後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建立於1952年11月的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王傳福的導師是著名專家李國勳。當時他正在主持“熔鹽電解鋁新型惰性陽極”課題研究,這是國家“八五”計劃的重點攻關專案。為得到電解鋁自動加料時鋁電解質中氧化鋁濃度的精確資料,王傳福所在課題小組在10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經歷了數千次實驗,最後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還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測試方法。這個研究成果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專業雜誌和學術會上交流。
據王傳福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攻讀碩士時最親密的師伯董俊卿教授回憶,當時的王傳福明顯比其他學生穩重成熟。在大家進行學術問題討論時,王傳福的觀點不少,而且往往有出語驚人的新見解,尤其是課題進展中遇到難題困擾時。“他不但勤奮,更善於思考,是難能可貴的學者型人才!”董教授這樣評價王傳福。
王傳福的導師李國勳非常器重他。李老師回憶說: “他對專業知識抱著追究到底的精神,每次研究都弄到半夜;學習成績很好,是很聰明的人。一畢業,我就問他願不願意留下來和我一起做研究。”王傳福答應了,他已經決定將一生的奮鬥奉獻在電池事業上。
1990年研究生畢業後,在導師李國勳的推薦下,王傳福留在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301室工作,主持鹼性鎳鉻鎳氫二次充電電池的課題研究。經過刻苦研究,王傳福突破了電池電極的利用效率和電池容量的技術瓶頸。之後又在電解質惰性陽極的優選研究中不斷探索,取得了可喜突破。他的“稀土金屬釹做電解陽極”和“影響金屬陶瓷結構的氧化釔(Y2O3)”的研究報告又一次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在一次實驗中用山東藍色不透明寶石提取電極原料時,王傳福發現寶石中摻進不同的金屬離子,會使得寶石不但透明而且可以變幻出無窮的色彩。於是王傳福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反覆地試驗,一本《寶石手冊》就這樣誕生了。這種用熔鹽電解方法進行寶石改色的工藝當時可謂絕無僅有,其成果發表在英國權威刊物《寶石雜誌》,並先後在全球各地的專業刊物上被廣泛轉載。
由於做出這項研究成果,這時的王傳福在世界上就有一點影響了。這時如果王傳福選擇出國,會比較容易,但王傳福留在了國內。
其實,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國掀起了出國留學的熱潮。當時,稍有想法的人都會想方設法出去“鍍金”。王傳福所在的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的同學中,絕大部分人都透過各種關係流洋海外,能公派最好,實在不行自費也有很多人願意,可以說只要能夠出去,那些人都不太願意呆在國內發展!
此時的王傳福出國的機會很多,導師支援他出去“鍍金”,國外的同學更是極力鼓動他,但最後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對於院裡的公派名額王傳福無動於衷,他堅持認為,自己的根在中國,祖國培養了我,自己就應該傾盡所能報效國家。“留洋固然好,但學成之後又有多少人回來了?”他當時總是這樣反問那些勸自己出國的人。儘管有人認為他固執,但今天看來,這正是王傳福的心結所在,他不認為國外的東西就一定比國內的強。
第一節大業初創(1)
1�親人相助
對全世界的創業者而言,他們第一個要面對的困難是錢從哪裡來。王傳福也是這樣,當時國內沒有風險投資的概念,王傳福不可能從國外金融資本那裡拉到啟動資金,同時又不可能向銀行借錢。有一段時間,王傳福真是體會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尷尬,資金問題甚至要動搖他再堅持下去的決心!
比亞迪副總裁吳經勝談起比亞迪大業初創時期遇到的融資困境依然記憶猶新,他說:“說實話,沒想到比亞迪今天會做這麼大。比亞迪當年的註冊資本僅有450萬元,由於還有相當一部分技術入股,手頭的現金總是十分匱乏,貸款成為難題。我還記得當時王總要求我:‘一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簡介》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