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提防之心 (第1/2頁)
擁有福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京城內流傳的輿論,弘治皇帝能不知道嗎?
身為杜慎的大老闆,早在事情露出苗頭的時候,錦衣衛就將事情的始末緣由全都寫成奏摺,放在御書房內了。
然而!
這並不代表弘治皇帝想管。
他乃一國之君,平日裡國家大事都忙得焦頭爛額,正值年關,到了核算一年稅收的時候,各地送上來的稅冊都在戶部哪裡堆積著,時不時的冒出稅收銳減的事,就夠他忙的了。
憑心而論,弘治皇帝就算再看好杜慎,這時候也抽不出精力幫他擺平這檔子破事。
只不過,竟然鬧的有官員彈劾,卻不能敷衍了事。
弘治皇帝看著那名說話的官員,眼中掠過一絲瞭然,他清楚的記得,此人乃是戶部之人,私下裡與龜山書院交好,想必此時彈劾杜慎,和龜山書院脫不了干係。
略微思索片刻,弘治皇帝故作驚訝道:“朕竟不知還有此事,諸位愛卿有誰能與朕仔細說來?”
緊接著。
內閣大臣劉健站了出來,施然拱手道:“回陛下,臣卻知此事,那杜慎近來行事乖張,假借白菜稱是越季的祥瑞,不僅賣出高價,還和龜山書院的講師做了賭鬥,陛下應略作警醒一二。”、
警醒一二就比較有深意了。
既可以理解為警告,帶著訓斥責怪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勸解,較為緩和。
劉健雖然話語中不夾帶私貨,但偏袒的意味卻表現的十分高明。
若是不知道他曾見過杜慎,且透露過欣賞,恐怕還真以為是在發怒。
那名官員自然是不知道的那批人,他還以為劉健贊同自己的話,便附和道:“正如劉閣老所言,陛下萬不能讓杜慎再行有辱斯文之舉!”
隨著他說完,又有七八名官員也跟著站了出來,齊齊向弘治皇帝請命。
“望陛下懲戒此獠。”
弘治皇帝將這幾名臣子的表現看在眼裡,雖然面上依舊看不出喜怒,心中卻暗自警惕了起來。
自古皇帝和臣子的關係一直很微妙,時而相輔相成,相互成就,時而此消彼長,相互剋制。
自他登基以來,便清楚的知道,滿朝文武和他歸於一條心的並不多,也就那些能在深夜於御書房促膝長談的臣子能算是心腹。
除此之外,滿朝臣子可用,卻不可信。
可眼下,只是因為杜慎一件小事,卻有近十名官員站出來彈劾,要求嚴懲以待,由不得他敏感。
弘治皇帝掃視著這些表現的義正言辭的官員,在腦海中慢慢思索了起來。
很快,他便發現,無人不與龜山書院相交甚好。
這也算是後世赫赫有名的東林黨前身了。
當然,現如今的它還只是個雛形,遠遠沒有發展到後世,成為那個臃腫畸形的龐然怪物,達到權傾朝野,影響整個大明的程度。
之前,除了杜慎以外,沒有人知道它究竟多麼可怕。
然而現在,在誰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本不該對此有太大感觸的弘治皇帝,卻冷不丁的生出了提防之心。
他看著殿下的大臣們,任憑心中思緒萬千,臉上卻沒有半點變化。
沉吟了片刻,弘治皇帝做了個決定,語氣淡淡的道:“朕知杜慎有大才,卻不想其竟然墮落如此,教朕甚是心痛,便勞煩劉學士替朕走一趟,若是其不能幡然悔悟,定有重罰。”
這話說的已經非常重了。
劉健抬頭看向弘治皇帝,卻絲毫不曾得到半點暗示,不禁疑惑了起來。
莫非陛下真的是生了氣,惱怒與杜慎不成?
不然怎至於此?
然而這時,劉健目光一撇,卻注意到徐浦在衝他微微點頭示意,眼睛不由眯了起來,整個人恍然大悟。
“臣,遵旨!”
見此,之前那些彈劾杜慎的官員,紛紛拜服,口稱陛下聖明。
弘治皇帝卻面色平淡的一揮手,將此事輕描淡寫的略了過去,和群臣商討起了其餘要事。
就好像,完全沒有放在心裡似得。
……
英國府。
在京城的這幾天,杜慎將幾個徒弟的家都住了一遍,來來回回,今日正好就到了大徒弟張灝家。
杜慎到來,英國府自然上下表示歡迎,甚至英國公張懋整日和杜慎推杯換盞,壓根就沒有把他當外人的意思。
然而此時的杜慎和張懋,卻滿臉嚴肅的站在英國府門口,靜靜的
《混在大明當小官的小說》 第70章 提防之心(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