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八章 歷史的懷疑 (第1/2頁)

李四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洪林問:“弄兩個將軍像杵到這兒是當門神嗎?門神不都在門口嗎?這二位怎麼就擺門裡了?”

尚冬想了想說:“這倆將軍興許還真就是門神。當年唐太宗生病,懷疑自己殺孽太重,就把秦瓊跟尉遲恭找來守在宮門口震懾邪祟。後來他病好了,民間看樣學樣兒,但總不能也把秦瓊和尉遲恭請來給自己看門兒吧,就把他倆的畫像貼門上消災辟邪。

秦始皇雖說早唐太宗太多,但我想意思也差不多,以他老人家的手筆用不著那麼摳摳搜搜,只要他想就能弄兩個將軍來給他看門。至於為什麼在門裡而不是門外,這我還沒想明白。”

“那這二位能是誰呢?”徐洪林打破砂鍋問到底。

“尉遲恭和秦瓊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將,這兩位想必也是秦始皇極其信任的將軍。為秦始皇立過戰功的將軍很多,但最受秦始皇信任、戰功最顯赫的無非就是王家父子、蒙家三代。

我想左邊那個老一些的應該是大將軍王翦,右邊那位年輕些的可能是蒙恬。”

“王家父子和蒙家三代的故事我也看過,為什麼你覺得右邊那個年輕的不是王賁而是蒙恬呢?又或者說那個老的不是蒙驁呢?我記得蒙恬最後是被胡亥殺了,胡亥怎麼會把一個罪臣安排進他老子的墓裡?”

“先說世代的問題,蒙驁作為蒙恬的爺爺,死的時候秦始皇還沒親政呢,算不得跟他打天下的人,蒙恬可是他東征破齊、北逐匈奴的子弟兵。另外,王翦和王賁是父子關係,把爺倆都都立到墓門前不大合適吧。

再者,王賁雖說戰功卓著,也是萬人敵的大將軍,但比起他爹還是有點差距,畢竟帶兵滅國當主帥的是他爹啊,而且王翦當年受封‘徹候’,位列二十軍功爵之外,是秦始皇封過軍功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蒙恬這個問題有點兒複雜,雖說他最後是被胡亥所殺,但畢竟他是秦始皇生前最為信任的大將軍。讓誰守地宮肯定是秦始皇自己定的,胡亥在這個問題上應該不會忤逆他爸。

另外說到趙高,傳說是個陰謀家,但現在有歷史資料表明趙高其實是很崇敬秦始皇的,也很忠心,但哪次王位更迭不是險惡的政治鬥爭?結果只會一家歡樂幾家愁,最終篡詔不過是自保罷了。

蒙恬被殺是因為他和扶蘇關係好,但他絕不是秦始皇的敵人,在這件事上我認為趙高不會攔著。甚至有史料說,胡亥和趙高並沒有篡改始皇遺詔,甚至還有過秦始皇囑咐李斯、趙高立胡亥為繼承人的記述,如果這是歷史事實,那就根本不存在其他干擾,站在秦始皇的角度選倆‘門神’,我想王翦和蒙恬就都很合適了。”

“什麼?你說沙丘篡召的陰謀沒有發生過?”徐洪林很吃驚。

“不是我說的,是近些年有其他的史料記載被發現,北大漢簡中的《趙正書》有這方面的記載。《趙正書》成文年代要早於《史記》,按理來說也更為貼近歷史事實發生的年代,也可能更為可信,《史記》儘管是二十四史之首,也是公認的可信度極高的正史,但其中的謬誤也不是一星半點。

就拿與秦始皇有關的記述來看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就比如說秦始皇的生父之謎,還不都是司馬遷首先造就的?

《秦始皇本紀》裡說的子楚,也就是公子異人是秦始皇他爹,到《呂不韋列傳》裡就成了呂不韋了;

再比如《秦始皇本紀》裡說秦三世子嬰是胡亥哥哥的兒子,但《李斯列傳》裡又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這都差出兩輩了。”

“我的天,錯得這麼離譜啊,那該怎麼看待這些史書呢?”徐洪林更驚訝了。

尚冬說:“史書給了我們瞭解歷史的脈絡,但真正的歷史需要我們去發掘、去印證、去思考,我們有可能無限接近歷史真相,但永遠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歷史真相。

就比如說我猜這倆將軍是王翦和蒙恬,但要是東墓道口也有倆這樣的將軍像呢,總不會是複製了一對兒放過去了吧,如果不是,那兩位又是誰?其實,我還有一點沒有想通——秦始皇陵是坐西向東的,按理說東邊的墓道入口才是正門,門神不都應該放在正門外嗎?給後門裡立倆門神究竟是什麼意思?”

徐洪林說:“冬哥,聽你這麼一說,我仔細琢磨琢磨這事兒還真是有點兒怪。”

尚冬說:“這就怪了?給你說個更怪的——秦始皇東巡的時候在東海的朐界立過一個秦帝國的‘東大門’,這個地方的遺址在現在連雲港錦屏山附近,這個東大門的緯度和秦始皇陵、秦咸陽宮完全一樣,都是北緯34.4度。”

徐洪林問

《關於天劫的小說》 第二十八章 歷史的懷疑(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