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部分 (第1/4頁)

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替之理,銘記前人辛苦,珍惜今日幸福。故居高樓而思當年之石板長街,轆轤井臺,理也;遊四海而懷桑梓父兄,小巷深院,情也;此理至真,此情至貴,惜乎古麇不再,惟夢中求之矣!

今大順先生不吝古稀之年,於庚午炎夏嘔心瀝血,藉刻刻難忘之記憶,精心構圖,巧施丹青,終使古麇雄貌重現於丈餘巨幅,鄉黨父兄,域外遊子,遂得於此神遊故國矣!

朽心駑鈍,不識丹青宮商,然親見肖先生酷暑之中殫精竭智五易其稿,拼將餘勇寫宏圖,故不揣淺陋而為之序。

竊願此圖與古麇歷史同在!

誠知肖先生功德口碑相傳,流澤永延!

1990年8月23日夜 某年,一臺胞輾轉回鄉,在江邊含淚祭罷沒入江底的祖宗墳墓和古城後,便來到肖先生家一覽畫圖,不禁感慨萬端。我駐英國使館商務參贊、原國民黨鄖縣開明縣長的女兒張女士,1990年5月從北京回鄖縣,曾在江邊淚流滿面,撒花祭父。然後,由鄖縣縣委的領導陪同到肖先生家,神覽畫圖,不禁淚水漣漣。後來,凡有遊子歸來,鄖縣的領導們總是殷殷告誡:“到肖先生家看看《古麇圖》吧……”

筆者那次返鄉,時任鄖縣縣委書記兼鄖陽地區副專員的李明貴先生也是這樣殷殷告誡:“到肖先生家看看《古麇圖》,他整整畫了兩年……”

一幅《古麇圖》,使鄖鄉父兄魂牽夢繞;

一幅《古麇圖》,讓漢江兒女平添幾多鄉愁;

一幅《古麇圖》,遊子縱走天涯,也難忘故土春秋……

2005年5月,聞知張月英女士已經撒花西遊,我不禁一陣黯然神傷!

2

2005年4月13日,我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

在十堰踏訪半月之後,我回到了鄖縣。鄖縣電力賓館三樓會議室,縣長柳長毅率縣府各科局負責人在那裡等待著我回歸故里。每次返鄉,故鄉的父老鄉親都以各種形式款待著我這個少小離家的遊子,他們把盛情、尊重、信任和期望凝聚為一種心靈的儀式,然後,又以最真摯、樸素,抑或莊嚴的方式轉達於我。我至今記憶優新4月27日上午,在那個三樓會議室,年輕、儒雅、書生氣十足的縣長柳長毅一見面就直入主題,說:“我給你看幾幅圖,然後我們來告訴你老家的過去和未來……”我內心忽一驚喜:“又是圖!”

柳長毅向我展示的第一幅圖是中線工程再次淹沒鄖縣後,他們規劃的一個嶄新的鄖陽。那是一幅平面水彩圖。一江、二橋、三鎮的未來鄖陽,包含著他們太多的夢想以及太多的辛酸、勞苦、焦慮,抑或是失望與希望,困苦與掙脫,我會在後面的章節裡敘說。之後,柳長毅又徐徐開啟兩幅“鄖陽過去圖”。沉沒江底的鄖陽被作者用兩種繪畫方式進行了表達,一種是立體實景描寫,另一種是典型的白描。

這兩幅圖給予我的震驚將永遠難滅!它屬於繪畫,它更屬於精神,它最終還會像《清明上河圖》一樣,屬於歷史,屬於整個人類!我先把話放這裡,等待歷史作證。

鄖陽府城:沉沒在江底的絕唱(10)

這是兩幅怎樣的圖呢?

隨著柳長毅莊嚴的神情,我看到了夢中的鄖陽!

在長420厘米、寬330厘米、題名《夢裡鄖陽圖》的畫幅上,城牆雉堞,綿延繞城;城外漢水逶迤而來,旖旎而去;巍巍峙立的群山,在城西峭壁風雨;白牆黑瓦的長街古巷,鄖人在穿梭進出;聳入雲天的鐘鼓樓、春雪樓,數千間寺、觀、祠、庵、學府、堂館、店鋪,以及一把轆轤、一口老井、一棵老樹,都一起在敘說一座古城的當初。

作者蘭士華以毫髮之筆將已沉入江底的古城一滴不漏地墨畫在了一張偌大的畫紙上。令人驚訝地是,凡在鄖陽城住過的人,都可以在畫紙上找到自己曾經生活過的街巷,甚至房屋!

在畫圖的左側,有十堰書法家黃家喜用絕妙的草書書寫著柳長毅、蘭善清(鄖縣教育工作者,曾憲梓獎獲得者)為《夢裡鄖陽圖》題寫的《夢裡鄖陽》贊。贊文是註釋,是感佩,也是傾訴——浩浩乎平沙無垠,復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望萋萋葦蕩深深,家園安在?古城何存?

自古楚地有才,鄖山出人,還我故園,給我舊夢者誰?蘭公士華先生。

五百年府城,一筆落成,千百載古風,盡現丹青。

水興水逝,百年一城;時長時消,天地一瞬。唯筆墨胸臆人心,如碑如銘。萬丈塵沙掩不住,悠悠歲月隨筆生,昔日不再歷史在,新鄖又新更

《大江北路》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