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教主天師有擔當 (第1/2頁)
老同學201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木子因一愣而後明白,於是點頭平靜說道:
“那樣也好!我意今日啟程,迴文天壇祭拜,既然木某身為文天教的天師,若不親臨文天壇巡禮,實屬對教中前輩、和各部的兄弟不恭,於情於理,也不妥當。”
“木天師此舉甚合我意,何況天師一職,事關文天教興衰,理應迴歸總壇大慶宣示,也好讓天下武林皆知,事不宜遲、微生這就去安排。”
不多一會兒,十七八個人便整裝出發,六天之後到了兗州,第七天上午木子因一行來到尼山,總壇早已得到訊息,且準備好數十桌齋食。齊魯境內文天教的四字以上的人均已到齊,等眾人用過午齋後,各地天干壇的大部分正副壇主,也陸續抵達中和殿。
申時一到,在微生絕藍和百里樂山等、各部首領簇擁下,木子因一身黑色裝扮外罩白袍,這是文天教天師祭拜文天壇時、必須莊重登場宏偉宣告的正式禮服,子因走出中和殿,往後方來到文天壇。
文天壇建在尼山的中峰,是文天教的聖地,共有四面九層,頂上一層存放歷任教主的骨灰靈位,中間三層則是歷任天師的靈位,最下五層是供教中、六字以上的傑出人物,死後存放靈位之處。
文天壇東西不遠,分別是白雲洞和坤靈洞,一直以來是教主和天師的各自居處,正前方是文天教的中和大殿,其後則是尼山的五老峰,有一條山道可直上峰頂。
幸好,文天教還有一位老前輩尚在,此人便是尼山五老之一尼山書童,整個大典的參拜過程,由童老前輩司儀講解,木天師率眾教徒,一一拜祭了諸多先教主的靈位。
事畢,木子因又向教中兄弟即興、謙虛表示一番:
職能力薄弱不堪重任,維諸位戮力同心、重振文天,自一流教主開創以來,歷經七位教主文治武功、鑄成偉業,無一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自己雖年幼識淺,但為先教主典範藝德、仰慕不已,願追隨仁義、不惜孜孜以求……
子因當即宣佈兩天後,由文德林的四位兄長率屬下弟兄,查訪失蹤近十年的東海漁翁、天地囚徒、雲中笑聲等幾位前輩,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不見不回,其他文星殿、文峰祠、文德林,以及五老峰各部兄弟,先回魯源林休息。
而後,木子因在微生絕藍和百里樂山,以及尼山書童等、多人陪同下,來到已故天孫教主的居處白雲洞,意外遇見天園主人的侍衛二寶和三寶。
子因詢問之下得知,天孫玲瓏來此祭父將近一月,今番她得知木天師來文天壇拜謁,想必認為新教主不日將至,於是將其父天孫客的居處,統統加以整理、收拾以待新主。
木子因走進洞內隨意巡視,映入眼簾的、是大堂正中懸掛的一首詩:
冷清一世枉思人,孤苦飄遊難說本。
面映風光不是春,蹤臨雨夏何消困。
寒煙遠樹杏花村,獨月閒山盧氏枕。
心若深潭碧水沉,影隨幽夢幾多恨。
細閱一番才知,這是一首上下藏頭、兼可上下換聯的詩,詩末署名是流亡之天孫客。
木子因多少讀出天孫紀的清寂孤獨,還有無法排解的離恨,流亡二字一語雙關,已經是羞愧交加,諧音承認自己是背井離鄉的留求王,子因頗多感嘆景仰艱難移步,而此間早有人報知了天園主人。
隨後,子因又進入先教主的書房觀摩,卻是一副壯觀大氣、格局奇妙的《風花雪月圖》映入眼簾,圖中右下角附有一首七言古詩:
風馳天地來無影,花傲古今開有聲。
雪白江湖殊有跡,月明家國冷無情。
將風、花、雪、月四大有名場景,融入一幅畫中,這確實需要有超人的手法和氣度,既要風物率真,也要形思別緻,隱含的要素看似尋常,卻又極不普通,每一個字的內涵,都極為豐富,想要在畫面上,做到點石成金,需要的綜合修為極其深厚,不然極有可能墮入、附風弄雅的窠臼。
子因細細品悅,研究這幅意境深邃的畫面,他為天孫教主獨有的畫技驚詫和感染,同時也深深地瞭解到,先教主的個人品性和家國情懷,而詩中‘有、無’二字交替呈現,則凸出先教主個人命運的反覆無常,尤其令觀者唏噓慨嘆。
現在看來,文星殿四大高手風花雪月、取名亦是由此而得,除了這四人、由先教主親自提攜外,更有的是對先教主、立身處世風格的感佩和緬懷。
出了書房,隨行諸人來到西側分水崖,分水崖是白雲洞西面的高崖,白雲洞有兩個洞口,東面的洞口雖小卻是入口,西面的洞口雖大
《曠世六劍小說》 第332章教主天師有擔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