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子午谷奇謀 (第1/2頁)
沐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備東征,魏延並不十分支援,他以為東征不如北伐,走當年劉邦的老路,攻取關中,進可圖謀中原,退可固守關隘,經營西部,東征則局勢複雜。荊州,四爭之地,既是機遇也是泥潭,結果劉備東征使得泥潭變清,變清反沒了意思。
漢中與關中被秦嶺山脈所隔,北伐有四條路:一是從西繞過秦嶺走祁山道可達渭南,路途雖遠,但地勢較平坦,適合用兵;二是陳倉道,也稱散關道,即暗度陳倉之路;三是褒斜道,五百里,秦范雎花費十年修的棧道,即明修棧道之路,也是主幹道,可達距離長安二百五十里的眉縣;四是儻駱道,最快捷也是最險峻之路,穀道約五百里就可達長安;五是子午道,穀道長六百里,可直達長安南,原為棧道,平帝時王莽修此道、並建子午關。要塞陽平關,雄踞於陳倉道與褒斜道南段口。
在漢中的五年時間,為了防禦也為進攻,魏延查閱史書、縣誌,勘察地理,走遍各處,各處地理熟記於胸。他最熱衷的儻駱道被最先放棄,儻駱道北口為儻,南口名駱,緊鄰秦嶺主峰天白山,最高處三千八百米,途中荒無人煙、野獸出沒,需要翻越六七條分水嶺,路途曲折蜿蜒,異常艱險,其中又以老君嶺為最,有黃泉險地之稱。要麼翻山越嶺,要麼沿山谷而行,儘管手下有蠻兵相助,大隊人馬通行,難!而且從北口出儻谷便是渭水河畔周至縣,距離長安還有近二百里,人馬多了過不去,人馬少了不頂用。
提起蠻兵,魏延就傷心,結拜兄弟沙摩柯死了,魏延始終認為向沙摩柯這樣肝膽相照的人已是絕無僅有,沙摩柯死的太不值。而因為沙摩柯之死,手下的五溪夷蠻兵越來越少,巴地蠻兵又招不來,魏延的兵源也斷了。
當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入褒中走的是子午道,出來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擬反其道而行之,自從韓信偷渡成功,陳倉道已經築城把守,很難逾越,子午道反而被人逐漸忘記。子午道穀道北口即長安南郊,宣帝的杜陵。儘管子午穀道路依然險峻、棧道已近荒棄,卻要比儻駱道好得多,關鍵是距離長安近,若是派一支奇兵潛入子午道,不消十日就會抵達長安發動突襲,大軍跟進,長安可得,關中可定,西北可圖。
曹魏的兵馬主要在長安、渭南、三輔、陳倉和褒斜道口,魏延盤算帶領五千精兵,只要行軍速度夠快、夠隱蔽,就可實現此戰略,至於能活下多少人,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他當然也沒有考慮如果曹真在子午谷設下一支伏兵會怎麼樣,因為本就是一場豪賭,賭輸了就損失五千精兵,從此縮回漢中不出,賭贏了就會獲得關中乃至雍涼。
為了準備北伐,魏延殫思竭慮,經過幾年的招攬和修養,漢中已經恢復幾分人氣,人口增至三十萬眾;派人鑿山架木修棧道,修繕金牛道,在狹窄處劍山築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其在懸崖有三十里閣道,因此又被稱為劍閣道,即為守川之咽喉,又為出川之要道,由此道運送糧草出川要近數百里。
計劃往往沒有變化快,魏延的北伐建議還沒有提出,諸葛亮就領軍南征,諸葛亮南征還沒回來,曹真就進犯漢中。
大漢四二五年三月,大都督曹真得知川南已亂,即發兵十二萬分三路進攻漢中,西路三萬,主將費曜、副將韓德,走祁山道;東路三萬,主將郭淮、副將張虎、樂綝,走褒斜道;曹真為中軍共六萬,參軍姜維,長史程武,先鋒王雙,出陳倉道。夏侯懋為後應,留守長安。
大軍壓境,漢中人心浮動,三萬守軍如何抵禦十五萬?偏將陳式主張立即向成都求援,魏延大怒,曹操在世尚且不懼,曹真不過豎子有何懼哉,況且丞相諸葛亮正領軍南征,如何能分兵來援。偏將高翔以為曹軍勢大,不宜與其對壘,不如後撤誘其深入,尋機破之。魏延直搖頭,退守只會被動挨打,只有禦敵於外方是上策。
魏延得到副將王平的支援,魏延當即令長史楊儀籌集糧草、輜重調往陽平關。楊儀自以為受諸葛亮之命,與魏延同級不受其節制,而魏延的言辭又極為不遜,楊儀不免冷言相朝。魏延怒極反笑:“軍中唯有一主將,莫說你是丞相派來的,就是天子所派也需聽我將令。”
楊儀反唇相譏魏延不過一匹夫,天子尚視丞相如父,你魏文長憑什麼如此不恭?魏延斥楊儀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最後惹得魏延氣惱差點抽出刀來,被王平等人勸下。
儘管魏延和楊儀兩人脾氣不好,誰都看著對方不順眼,工作能力還是很強的,楊儀後勤保障做的井井有條,不需要魏延多費心,魏延則以陽平關為據點把住各條要道,堅壁清野,將曹真擋在漢中之外月餘。
《求生之戰》 第743章 子午谷奇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