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頁)
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海果然靜靜地坐下來聽爸爸講故事。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留意看書,而是一直看著那個沙漏,三分鐘一到,便跑去玩了。
父親沒有氣餒,他決定多試幾次。這樣數次之後,張海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了。雖說約定三分鐘,但三分鐘過後,因為故事情節吸引人,張海聽得特別入神,他要求延長時間,但父親堅持“三分鐘”約定,不肯繼續講吓去。張海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
父親用這種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對張海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這實際上是透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某一物件,久而久之,孩子養成習慣,也就提高了自制力。
三分鐘,正好適合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後立即打住,既能使孩子覺得父親守信,也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發他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當然,父母要有耐心和恆心,不要試了一兩次後覺得沒效果就放棄了。 。。
第五章 鼓勵孩子的競爭意識(18)
教育永遠不要說放棄
成功往往就是“差那麼一點點”,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我們教育孩子。不論現在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多麼不優秀,多麼不爭氣,但是,永遠不要放棄!
這個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壞教育”。人各有其才,各有不同的能力。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即使我們一時未能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彆著急,這需要父母的耐心、寬容、發現和等待。
要知道,即使如愛因斯坦這樣的大天才,也曾經因為在學校表現平庸而被教導主任斷言:“你將一事無成。”
和愛因斯坦一樣早期“愚鈍”,長大後成為“天才”的人還有很多:“氫彈之父”特勒直到3歲才會說話,別人都當他是弱智兒;小兒科醫學家蒙斯克博士3歲了還不會說話,而且每次開口說話都是慢吞吞的,讓人受不了;堪稱最好學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小時候情況更糟,直到9歲才會認識26個字母;著名數學家龐加萊小時候被認為是低能兒;“發明大王”愛迪生13歲就被學校開除,老師說他豬頭,校長說他永遠一事無成;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是個“差生”,他的老師訓斥他:“咱這個班裡,最沒出息的就是你!”……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發展規律。例如,有些父母抱怨孩子考試太粗心,不該錯的會出錯。其實有時並不是孩子有意在犯錯,而是孩子年齡尚小,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沒有發展成熟,記憶的瞬間性,注意的短暫性,思考的不周密等因素都會造成粗心。這些在成人看來低階而簡單的錯誤,會隨著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的成熟和完善而自動消除。
此外,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先天的稟賦,後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間的千差萬別。就像人的手指頭有長短,孩子也是各有千秋。不能認為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別的孩子差,就認定孩子的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差。有的孩子交際上魚得水卻不擅長寫作;有的內向害羞但寫起文章妙筆生花;有的唱歌會跑調但數學卻很好……父母期望孩子樣樣出色,當全能手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
而且,不同孩子的成長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孩子早早地鋒芒畢露;有的孩子則可能屬於大器晚成。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一些孩子在小學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到了初中或高中成績就有明顯提高,甚至很突出。
孩子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對他從始至終的愛意和信心。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程式,他在某個年齡特徵段該領悟什麼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你沒辦法強求,過分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所以,家庭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讓孩子自由地發展,而不可拔苗助長。父母需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急是急不來的。
成長過程中只有相對的而沒有絕對的快與慢。就像運動員長跑,起點慢的不一定終點慢,終點接近勝利的也許起點慢。因此,父母不要因為看到孩子說話晚,就懷疑智力是不是有問題;不要看鄰家孩子識字早,就埋怨自家孩子笨;看到孩子某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就陷入絕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們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更不能過早地給孩子下定論,特別是對孩子前途的“失望性”結論,因為,這樣容易失卻客觀的判斷標準,給你帶來麻煩與遺憾。請記住,給孩子下不良定論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缺乏遠見、最愚蠢的父母。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
《父母一定要看好孩子》 第2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