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章 宋欽宗趙桓 (第1/1頁)

青燈不歸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或1161年),原名趙亶,又名趙煊,是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他生於元符三年(1100年),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宋高宗趙構的異母兄,母親是顯恭皇后王氏。

一、生平與繼位

早年經歷:趙 桓早年被封為京兆郡王、定王,並在大觀五年(1111年)被立為太子。他的繼位是在宣和七年(1125年),當時金國在消滅遼國後,分兩路南下進攻宋朝,直逼宋朝國都開封。宋徽宗趙佶在驚恐中禪位於趙桓,趙桓隨即登基 為帝,改年號為靖康。

性格特點:趙桓與其父宋徽宗一樣,性格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和敏銳力。

二、在位期間的政治與軍事

貶斥奸臣:趙桓即位初期,曾貶斥蔡京、童貫等奸臣,並重用李綱等忠臣抗金。然而, 他很快便聽信讒言,罷免了李綱的職務。

靖康之變: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渡過黃河,圍攻開封。趙桓在面臨金軍威脅時,多次表現出動搖和妥協,最終未能有效組織抵抗。同年十一月,金軍攻破開封,俘虜了包括趙桓在內的眾多皇室成員及大臣,史稱“靖康之變”。

三、被俘與去世

被俘北去:靖康之變後,趙桓與父親宋徽宗等人被金軍俘虜北去,押往金國都城。在金國期間,他們備受屈辱和折磨。

去世時間:關於趙桓的去世時間,存在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他於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在燕京去世;另一種說法則是他去世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四、歷史評價

趙桓作為北宋的末代皇帝,其統治時期正值北宋末年政治腐敗、軍事衰弱的時期。他在位期間未能有效應對金軍的威脅,導致北宋滅亡。因此,他在歷史上通常被視為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然而,也有觀點認為他在某些方面曾試圖進行改革和抵抗,但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

綜上所述,宋欽宗趙桓是北宋歷史上一位具有複雜性和悲劇性的人物。他的生平經歷和統治時期都充滿了曲折和波折,對北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趙桓去世後,南宋對他的評價主要受到其在位期間的政治表現以及“靖康之恥”事件的影響。以下是對南宋評價趙桓的一些歸納:

一、政治表現的評價

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南宋普遍認為趙桓在政治上缺乏決斷力,面對金軍的威脅時,他多次表現出動搖和妥協,未能有效組織抵抗。這種性格特質導致他在處理國家大事時常常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聽信讒言、罷免忠臣:趙桓在即位初期雖然曾貶斥奸臣、重用忠臣,但很快便聽信讒言,罷免了抗金名將李綱等忠臣。這一行為被南宋視為他政治上的重大失誤之一,也是導致北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對“靖康之恥”的評價

國家恥辱的象徵:“靖康之恥”是北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趙桓作為當時的皇帝,與父親宋徽宗一同被金軍俘虜北去,受盡屈辱。這一事件對南宋而言是巨大的恥辱和傷痛,因此趙桓在南宋人心目中往往與這一恥辱事件緊密相連。

未能守護社稷:南宋評價趙桓時,常常會提到他未能有效守護國家社稷的失職行為。作為皇帝,他未能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領導人民抵抗外敵入侵,反而選擇了妥協和投降,導致國家覆滅。這種行為在南宋人看來是不可原諒的。

三、總體評價

綜上所述,南宋對趙桓的評價主要是負面的。他被視為一個懦弱無能、優柔寡斷的皇帝,在政治上缺乏決斷力和判斷力,聽信讒言、罷免忠臣;同時他也是“靖康之恥”事件的象徵人物之一,未能有效守護國家社稷導致國家覆滅。這些評價在南宋時期廣泛流傳並深入人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歷史評價往往具有複雜性和多面性。雖然南宋對趙桓的評價以負面為主但也有學者認為他在某些方面曾試圖進行改革和抵抗只是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因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應該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全面分析歷史背景和人物行為。

《華夏曆史長河》 第10章 宋欽宗趙桓(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