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宋恭帝趙? (第1/1頁)
青燈不歸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恭帝趙?(1271年11月2日~1323年5月31日),原名趙顯,法號合尊,是南宋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他出生於臨安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是宋度宗趙禥的次子,宋端宗趙昰的弟弟,宋末帝趙昺的哥哥。趙?的生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 、早年經歷
出生與封爵:趙?於鹹淳七年(1271年)九月二十八日生於臨安府皇宮,母親是全皇后。鹹淳九年(1273年)十一月,他被授予左衛上將軍,並受封嘉國公。
二、即位為帝
** 登基**:鹹淳十年(1274年)七月初九,宋度宗趙禥駕崩,趙?奉遺詔即皇帝位,時年四歲。他改次年為德佑元年,由祖母謝太后臨朝稱詔,而軍國大權則掌握在奸臣賈似道手中。
三、統治時期
天災人禍:趙?即位之時 ,南宋已經風雨飄搖。他即位後不久,就遭遇了嚴重的天災,如天目山崩裂、洪水氾濫等,導致大量百姓受災。同時,蒙古鐵騎已經佔領四川,長江中上游基本被元朝佔領,南宋的局勢岌岌可危。
元軍南下:德 佑元年(1275年),元軍向南宋發起了總攻,相繼攻克了鄂州、安慶、池州等軍事重鎮。南宋朝野內外大震,但賈似道等大臣卻無力抵抗。
四、投降蒙元
投降: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趙?和謝太皇太后相繼被俘,南宋滅亡。趙?被降封為瀛國公,並被送往元大都(今北京)軟禁。
五、遁入佛門
出家為僧: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趙?被元世祖忽必烈遣送吐蕃(今西藏)學習藏文、佛經。後來,他出家為僧,從事佛經研究和翻譯工作。他的法號為合尊,成為了一名高僧。
晚年遭遇:然而,趙?的晚年並不平靜。至治三年(1323年),他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六、歷史評價
趙?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三歲登基、五歲亡國,經歷了從皇帝到俘虜再到高僧的巨大轉變。他的統治時期雖然短暫且充滿動盪,但他後來的出家生活卻為他贏得了“高僧皇帝”的美譽。同時,他也是南宋滅亡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其命運與南宋的興衰緊密相連。
宋恭帝趙?選擇出家為僧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政治背景
南宋滅亡:趙?在位期間,南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最終於德佑二年(1276年)被元軍滅亡。趙?作為亡國之君,面臨著極大的政治壓力和生命威脅。
俘虜生活:南宋滅亡後,趙?被元世祖忽必烈降封為瀛國公,並被送往元大都(今北京)軟禁。這種失去自由、寄人籬下的生活,可能讓他對世俗權力產生了厭倦和絕望。
二、個人選擇
尋求庇護:在元朝的統治下,趙?作為前朝皇帝,其身份和存在都可能成為元朝的威脅。為了自保,他選擇出家為僧,以此來表明自己已無心政治,從而獲得元朝的庇護。
宗教信仰:趙?在出家後,潛心研修佛法,並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逐漸成為一代高僧。這表明他可能對佛教有著深厚的信仰和興趣,選擇出家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宗教追求。
三、歷史記載
忽必烈的安排:有記載顯示,忽必烈曾將趙?送往吐蕃(今西藏)學習藏文、佛經,並最終出家為僧。這可能是忽必烈為了消除趙?的政治威脅,同時也是對他的一種優待和安置。
法號與成就:趙?出家後得法號“合尊”,並潛心佛學,將漢文的佛家經典翻譯成藏文,在西藏佛教中地位不低。這表明他在出家後取得了顯著的宗教成就,也進一步證明了他選擇出家是出於個人的信仰和追求。
綜上所述,宋恭帝趙?選擇出家為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背景的推動,也有個人信仰和選擇的驅動。他在出家後潛心佛學,取得了顯著的宗教成就,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華夏曆史長河》 第17章 宋恭帝趙?(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