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因為土地發生的口角 (第1/4頁)
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六章
山東分地的事情看得京城權貴們眼花繚亂,他們大感意外,沒有料到皇帝竟然沒有把那些田地據為己有。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們,實在是萬曆皇帝貪財吝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雖然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許多士子官吏也紛紛拍手稱快,歌頌皇帝愛民如子,廣施仁政云云。但也有不少老謀深算的權貴們隱約察覺到不妥,他們畢竟是從整個帝國海選出來的精英,總有幾個具備著窺一斑而知全貌的判斷力。
然後在他們的鼓動下,越來越多的官員上摺子替魯王鳴不平。其一,他們認為皇帝處罰魯王有些過頭,因為翻翻祖制,也沒有哪一位大明天子,將藩王軟禁在京城,施加教化的;其二,遷徙魯王全族到京加以管束也就罷了,幹嘛抄沒魯王的家產呢?即便魯王侵吞了許多家財,將其侵吞的家財拿出來賑濟山東災民不就得了?何必小題大做?如此魯王一畝地也沒了,日後魯王改造好了,或者魯王世子即位以後,回到魯國,又怎麼生活?
當然摺子上講的都是場面話,私底下讀書人們紛紛造勢,製造輿論,那說什麼的可都有。有些人說今上昏聵,屢遭奸佞蠱惑,以致於得罪上蒼,令天下天災人禍不斷;還有些人居心撥測的說今上才德淺薄,任用奸人魏忠賢、高起潛等,以致於朝堂之上現如今是群魔亂舞,長此以往,豈不是亡國之相?
最誅心的言論莫過於“皆言皇祖失政,致使天下傾頹;可皇祖在世,寰宇綏靖,四夷鹹服,國庫充盈,王師所向無往不利。反觀今上,處處防備賢臣,處處體恤奸佞,雖享國不及二載,遼東遼西已失,兵疲國窮,以致天朝威嚴掃地,長此以往,即便勿有亡國之虞,也必有趙宋偏安之禍。”
這種言論已經觸及到了皇帝的合法性問題上,令皇帝既憤怒又驚懼。世人都知道皇帝是天底下權柄最重的人,殊不知皇帝也是天底下最敏感最脆弱的人。否則曹操也不會自編自導了一個“吾夢中愛殺人”的鬧劇,而趙匡胤也不至於講出那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話來。
“駱思恭在西南孫承宗帳下效命,田爾耕在關外王象乾帳下聽候差遣,那麼朕能用的只有許顯純一人了。”皇帝即刻喚來許顯純,命令他徹查這些鬧得滿城風雨的言論,一定要揪出幕後主使,皇帝還要親自會會他。另外他還召見了溫體仁,要求溫體仁這個皇家口舌機關的大當家儘快的闢謠,跟士林鼓吹的這股歪風邪氣做鬥爭。皇帝相信有政權加持的京報館要比士林的一些學閥們的輿論操縱能力強的多,雖然不至於能夠跟他們在讀書人之中爭搶話語權,但至少在民間京報紙的公信力一直都是很好的,因為京報紙的宗旨之一就是接地氣,跟清高計程車大夫們動不動就之乎者也比較起來,京報館僱傭的那些江湖人士要親民的多。
為了彈壓輿情,皇帝下詔召見了魯王。
魯王跪倒在皇帝面前,淚流滿面,一邊說小王該死,辜負了聖上所託,一邊又說自己願望,家產都被抄沒,日後他們一家在京城這個銷金窟可怎麼過活。
皇帝笑道:“看來你已經在京城找到靠山了,連喘氣都硬氣了不少。”
魯王面色大變,他連忙否認道:“聖上誤會了,進京以後小王安分守己,處處小心謹慎,唯恐再惹出事端,還望聖上體察。”
皇帝笑意不減:“魯王公在山東受到了驚嚇,朝廷對公的處置又來勢洶洶,朕料想公也成了驚弓之鳥。所以你自然不去招惹是非,可是魯王公你不要忘記,像你我這種人,就是生在風口浪尖之上的,你不走向是非,是非就走向你。甩是甩不掉的。”
魯王公聽不懂皇帝的深意,他只覺著皇帝的話語暗藏玄機,十分厲害,心中不由得更加忐忑。皇帝心中得意,他要的正式這個結果。兩年多來,皇帝對於權術的駕馭可謂是愈發的爐火純青。他曾經研究過嘉靖帝跟萬曆帝,這兩個明朝歷史上最聰明皇帝的史料,從中都察覺到一點,那就是兩個人最喜愛的事情就是跟臣下猜謎語。無論是發公函還是私底下暢聊,兩位先帝都把話講的含糊不清,將意思表露的曖昧不明,任由臣子們去揣測。兩位先帝壓根不在乎臣子們能夠猜出什麼意思,他們只注重結果,假如臣子們辦對了事,那便是做臣子的正確領會了皇帝的意圖,事情之所以能辦好,全要仰仗皇帝高屋建瓴,總攬全域性,而具體落實政務的大臣也就不過是跑跑腿而已。可假如臣子們把差事辦砸了,輕則被定性為做臣子的天資駑鈍,不能領會皇帝的會議精神,重則將被定性為奸佞,故意歪曲皇帝的聖意,撤職下獄都是輕的。
在古人看來,這種花花腸子被稱為
《天啟帝落水時間》 第一百五十六章 因為土地發生的口角(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