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貴妃豔史演義

作者:佚名

內容簡介:

暫無內容簡介

正文

第一章 奉詔朝天

君不見五侯七貴聯雲騎,丞相門楣仗女弟。

又不見蛾眉淡掃風流姨,金門走馬朝天帝。

誰知樂極卻生悲,半夜漁陽顰鼓催。

六軍不發馬嵬驛,始悔卵翼大腹兒。

霓裳歇,羽衣裂,天子不能庇家室。

倉皇割愛謀生拙,絕代紅顏化黃土。

行人莫嘆馬嵬驛,前車試讀樓東賦。

上邊這首詩,是詠楊貴妃的。貴妃小名玉環,其父楊元琰,弘農華陰人,徙居蜀之獨頭村。開元初年,為蜀州司戶。貴妃之母李氏,隨往任所,始生貴妃。

將生之夕,元琰夫婦,夢見彩虹自天而下,盤繞床柱,閃爍放光,未幾,化為流星,墮於地上,有聲如雷。夫婦受驚而醒,遂產貴妃。

李氏不悅,欲棄之,元琰不從道:“此女生時,有虹霓之兆,將來必能光大門楣,為妃為後,不可測也。”

李氏不得已而育之。

貴妃長大之後,諸姐妹時以此事相戲,呼之為貴人。貴妃亦以貴人自命,恆有不願為常人婦之意。

楊氏姐妹莫不儂豔絕倫,貴妃尤為美麗,丰容盛翦,光彩照人。腠裡之間,時有香氣噴出,聞之者,疑為蘭麝氣息,而不知天生尤物,自有不同之處。

元琰在司戶任上,未及數年,一病而亡,李氏遂攜貴妃兄妹至京,依其叔元珪而居。元珪亦知貴妃生有異兆,遂起非分之心,命貴妃兄妹從師讀書。

貴妃性極穎悟,經史子集,過目成誦,尤嗜詞曲,對於音律,殫精竭慮,盡力研究,是經擅長歌舞。

開元二十二年,玄宗為壽王選妃,元珪聞知此信,夤緣李林甫,為之揄揚,得冊為壽王妃。其時年才十六,明璫翠羽,豔麗如仙。嬌鳥名花,移根上苑,可算天幸。

誰知貴妃意尤不足,以壽王無儲貳之望,自己有如此才貌,不得母儀天下,心懷抑鬱。且因壽王雖有陳平之美,內力不充,床笫之間,雖遂其願,更覺不樂。

孰料天隨人意,玄宗所愛之武惠妃,忽然薨逝,內寵雖多,俱不當意。梅妃江采蘋,生得固然明豔,但性情孤高雅淡,不隨時俗,玄宗雖愛其美,卻嫌其腐,偶至宮中,不過飲酒賦詩,彈棋擊缽,藉此消遣。所以錦衾角枕,恒生形影之悲,意欲搜求美女,又恐物議頓生,中情抑鬱,舉動失常,每逢盛怒,笞撻中官,竟有傷重不起者。

內監高力士,素得玄宗之寵,揣知其意,乘機進言道:“陛下俗得傾城美貌,莫如壽王之妃楊玉環,姿容蓋代,世所罕有。”

玄宗道:“比梅妃如何?”

高力士道:“臣未曾親見。但聞壽王作詞贊她,內中有一聯道:”三寸橫波回綠水,一雙纖手語香弦‘。那年冊妃之時,看見楊妃的人,也都讚道:“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由此推想,可知美貌無比了。陛下只要召她前來,便見分曉。”

玄宗甚喜。即命高力士,快去宣楊妃來。

力士領旨,即到壽王宮中,宣召楊妃。楊妃問道:“聖上宣我何干?”

力士道:“奴婢不知,娘娘見駕,自有分曉。”

楊妃心中喜懼交迸,來見壽王道:“妾事殿下,本期同偕到老。誰知聖上,忽遣高力士,宣妾入朝,料想此去必與殿下永絕矣。”

壽王執手大哭道:“良緣鬼妒,好事多磨。方欲與卿白頭相守,豈知禍起蕭牆,一池亂棒,打散鴛鴦,怎不令人痛心呢?

“說罷,號啕大哭,昏暈過去。

楊妃大驚,慌與宮女,盡力施救,此時室中哭聲,達於戶外。力士等候已久,入內相幫,救醒壽王,婉言相勸道:“聖上因一時興起,召王妃前往一見,或者即放回宮,亦未可知。

為時已久,未便耽延,奴婢來時,聖上在宮立候,倘再遲延,恐怕聖上動怒,那時為禍為福,更難測料了。“

壽王長嘆一聲,對楊妃言道:“事已如此,勢不可違,倘若此去,不中上意,或者相逢有日,望卿百凡珍重,以慰孤意。”

說著,流淚不已。楊妃尚欲遷延,力士從旁再三催促,只得含著眼淚,辭別壽王,上輦而去。

未知玄宗見了楊妃,如何情形,且待下文分解。

第二章 鳳闕承恩

話說力士將楊妃扶上輦來,風馳電掣趕往宮中。

《貴妃歷史記》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