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七章 (第1/4頁)

南瓜夾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駢第一篇打算發表出去的文章,是一篇散文,內容是家中種植的花卉,選擇投稿的目標則是市裡的週報。

文章的內容並不長,文字樸實言語精煉,孫駢將文章的字數控制在2000字左右,這樣比較好排版,而且如果被錄用,她也好計算一下千字的稿費是多少。

說實話,孫駢並不知道這個年月報社或者雜誌社是如何給作者發放稿費的,現在可沒有銀/行卡這種東西。

以前只是隱約聽說過,那些知名作者的大筆稿費都是電匯轉過來的,孫駢這種估計肯定不會是這種情況,所以大膽的猜測一下,會不會對方是給郵回來的?

有這種想法的孫駢在書寫信封上的地址的時候就格外細心,並且決定如果稿費真的是郵寄回來的,那她以後就留以後上學的縣高中的地址。

第一封稿件寄走之後,時間也到了八月末,孫駢為自己即將開始的高中生涯著手做準備。

孫駢的錄取通知書信封裡有給新生統一發出的一份告知書,裡面明確的告知了新生們入學報道應該帶的東西,除了應該繳付的各種費用之外,還要求有住校需求的學生們要自帶行李。

孫駢問了家長,她上高中之後需不需要住校,她老媽說不用,廠子裡每天早上都會有好幾輛大巴車送廠職工與職工子弟去市裡,最早的一輛六點二十就會出發,雖然這些大巴車進城之後的終點站是電業局,但是為了照顧學生,他們會在路過市、縣高中的時候停下送孩子們上學。

晚上放學的時候也一樣,最後一輛大巴車會等在市電業局的門口,七點多鐘才會往回開,就是為了方便正在縣內與市內各所學校上學的孩子們。

燕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可以考證出來的歷史就超過一千五、六百年。

當年這座城市還曾經成為過一方政權的國/都,雖然那方勢力最後被剿滅傾覆,但燕城的古城區卻還是遺留了一國之都的風采。

後來地方規劃的時候,燕城縣因為先被設立,所以就被規劃到了老城區,燕城市則在老城區東西兩側的荒地上重新建成。

如今幾十年過去,隨著逐步的建設,老城區與新市區早就已經融為一體,所以燕城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格局,縣城在市城之內,城市包圍了縣城。

所以到了現在,鄉下人進城說的就是市區,只有特指老城區的時候,說的才是縣城。

孫駢瞭解了這個情況後點點頭,心說不用住校倒是能方便不少,那她只要準備好學習用品就行了。

對於女兒採購新學期學習用品的這件事情,孫媽媽倒是沒在固執,痛快的給了錢,不過給的時候囑咐了好幾次,說這只是給她學習用的,叫女兒不要多想。

孫駢偷笑著接過母親遞過來的錢,對她媽媽這種硬是要嘴硬的習慣不予評價。

其實孫駢的學習用品並不是太缺,新的課堂筆記什麼的,上一次跟著姥爺去城裡的時候也造價就買好,如果真的說想要在添什麼,有著賺稿費心思的她倒是覺得自己需要一根好一些的鋼筆。

孫駢現在正在用的那根鋼筆,就是樓下商店裡買的普通貨,三塊六一根,比較便宜的那一種。

其實孫駢已經覬覦姥姥的那根英雄金尖筆很久了,但是她姥姥說,孫駢現在硬筆功夫還只是及格而已,用這東西純屬浪費,讓孫駢一直深感遺憾。

握著手裡的幾塊錢,孫駢陷入了沉思,她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在添一些自己的小金庫,好買一根質量上乘的鋼筆,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且買了好鋼筆也不會虧,那東西只要用心使用一根就可以用上十幾年,比如她爸爸現在正在用的那一根,就是他退伍的時候他老連長送給他的,這麼多年了依舊好用。

就在孫駢打定主意準備找時間到市區去買一根好鋼筆的時候,鎮子那邊突然傳出訊息禁止戶口遷入,隨即市裡公佈了輪胎廠將要擴廠招工的具體事宜。

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打了不少人一個措手不及,隨即便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第一大隊田家村,在市裡公佈訊息的第二天,就有不少人家一早就趕去公社那邊打電話,目的就是為了給家中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勞力們一個訊息,家裡輪胎廠就要再度招工了,公社這邊有名額,符合條件的趕快回來呀。

田家村內田長貴正在與他爺爺跳腳,十分不情願的說道:“爺爺,我不要去報名,我年紀不夠,只能先做學徒工,一個月就給那麼十幾塊錢,還不是正式的,這班上著多沒勁。”

他爺爺聞言比

《80年代廠區生活講的什麼》 第二十七章(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