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1/3頁)
南瓜夾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駢她姥爺家住在村子的最裡面,田家村的住戶分佈很有規律,越老的房子就越接近山腳,越新的房子就越接近鄉路,據說會這樣是因為村裡人家的田地大部分都在山上,當初人們為了方便種植,才會將房子修建的距離田地更近一些。
村上與廠子和鎮子上的交流開始越來越頻繁,為了方便出入新修房子的人家就將宅基地選擇在馬路的旁邊。
一切建設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一點不僅在田家村,在附近的其它村鎮上體現的也是越來越明顯。
孫駢一路向著姥爺家走,途中路過大姥爺家門口的時候,就聽得裡面一陣鬼哭狼嚎,不用說一定是老爺子回家後在動手收拾敢穿的稀奇古怪的孫子。
聽著長貴的嗚呼哀嚎,還有大姥姥阻攔的勸解聲,孫駢保函同情的從大姥爺家門口快步走過。
踩著石塊跳過家門口的小溪後,孫駢在房西側那顆野生的臭椿樹底下看到了正在扇扇子乘涼的老太太們。
如今的日子誰也沒有閒錢去商店買那種帶著漂亮人物或者優美山水風景的塑膠摺扇,地裡鄉間人們用來扇風的扇子基本上都是自己製作的。
這種土扇子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找一張硬紙殼,或者找一些軟紙張疊在一起,用剪子裁剪成團扇扇面的樣子,紙殼的圓邊上用棉布包裹,在用漿糊黏上,這樣扇面就做好了。
之後找一根拇指粗細的樹枝,折成合適的長度,在用斧頭將樹枝的一端劈開,把之前做好的扇面塞入樹枝劈開的一端用力夾穩,在用粗線縫合牢固就可以了。
這種扇子屬於廢物利用,但是扇風的效果卻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太經用,往往是一個夏天過後,新作的扇子扇面紙殼就會折斷,明年就只能在做新的。
因為取材的問題,鄉親們所製作出來的土扇子扇面上往往會花花綠綠,出現各種各樣的圖案文字。
逐漸走進的孫駢就親眼看到,她大嬸子手上的土扇面上,那大大的英文兩個漢子清晰可見,在加上邊邊角角『露』出來的一些英文單詞與字母,顯然這位應該是把家裡孩子不用的就課本給改成土扇子了。
田老太太看著一個人回來的孫駢一點都不意外,就她小外孫那猴子一樣的『性』格,此刻怕是早就不知道跑到那個犄角旮旯上房揭瓦去了。
她揮著手上的土扇子對著聊天的一群婆子們說道:“不合你們聊了,我們家小駢回來了。”
說完就起身等著孫駢,兩個人一起回了家。
田家老夫『婦』住在正房的東屋,東側的兩間正房都是歸他們老兩口居住的,而西側的那兩間則是大兒子和孫子們的住處。
老兩口的屋子裡很有特『色』,所擺放和使用的每一件傢俱,看起來都不是很惹眼,但用上之後卻總能發現一些其中的小心思。
就比如老太太的梳妝檯,你如果不知道屋子裡有這種東西特意去尋,那是絕對找不到的,因為它被巧手的田姥爺隱藏在了大衣櫃中。
那個梳妝檯藏了好幾十年,為的就是不惹人眼,要知道世道最『亂』套的時候,家裡面別說是梳妝檯了,擺一對『插』雞『毛』撣子的瓷瓶,都能被人摁住說是資/本主義作風,腦子裡面還殘餘著地主老/財剝削人的思想。
孫駢小時候有段時間是長在老太太身邊的,因而她知道自己的姥姥藏有一些很珍貴的東西。
最近這些年老太太漸漸又把一些東西拿出來用了,看著那臺留聲機和黑膠老唱片,孫駢很是服氣,這些東西都是怎麼藏下來的?
老太太從那些黑膠片裡挑出一張,磁針放好位置後,膠碟緩緩轉動起來,梅先生那純淨飽滿,醇厚流利的唱腔立即飄滿小屋。
老太太選的這一張膠碟是貴妃醉酒,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孫駢之前是不喜歡聽戲的,總覺得那些戲臺上的傢伙們口中咿咿呀呀的念詞她聽不懂,但是梅先生的戲,即便是聽不懂詞卻也品的出韻,是絕對值得泡上一壺好茶慢慢享受,而她姥姥就是這種會享受的人。
田老太太有一套老茶具,泥陶製作而成的,不是什麼名家之做,只是很普通的那一種,但勝在用的時間長,幾十年不斷的烹茶煮茶用下來,現在那把泥陶壺,就算不放茶葉只澆熱水,泡一泡之後也會有帶著茶葉香氣的‘茶水’從茶壺裡倒出來。
老太太是真的很用心的在養自己的那把茶壺,但家裡面日常待客的時候卻覺不會用到,只有在老太太心情好,想要聽曲喝茶的時候,這些茶具才會被她從鎖著的箱櫃裡翻找出來。
老太太
《80年代廠區生活講的什麼》 第十七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