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敢請老丈說明原委!”

老漢涕淚橫流,硬嚥地述說道:“愛女絳娘,年方十八,知書達禮,待字閨中,自從去年清明見了你,日夜牽腸掛肚,只說你若有情,必定再度來訪。她等過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來,總不見你的蹤影,她朝思暮想,恍然若失。時過一年,本已將絕望,前幾天到親戚家小住,歸來見到門上你所題的詩,痛恨自己錯失良機,以為今生不能再見到你,因此不食不語,愁腸百結,這然一病不起。我已老了,只有這個女兒相依為命,之所以遲遲不嫁,是想找一佳婿,好讓我們父女有所依靠。現在絳娘卻先我而去了,難道不是你殺了她嗎?”

聽了這番哭訴,崔護彷彿橫遭雷擊,一時被震得不知所以。萍水相逢,痴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怎不讓崔護心痛欲碎呢!他嗚咽道:“去年路經貴宅,口渴求飲,承蒙小姐賜茶,日前再來尋訪不遇,悵然題詩而返,不料竟意出這樣的變故,絳娘若死,晚生也不願偷生了!”他邊說邊奔入內室,抱住斷氣不久的絳娘聲嘶力竭地呼喊:“絳娘慢走一步,崔護隨你而來呀!”

崔護一邊搖晃著絳娘,一邊大聲哭喊,淚水流滿了絳孃的面龐。也許是他的精誠感動了蒼天,也許是他的真情喚醒了絳孃的心,總之,這時絳娘竟然悠悠地甦醒過來。一開始是撥出一絲綿綿的鼻息,接著雙目微啟,然後唇角微動,似乎認出了崔護,自己把臉深深埋進崔護的懷裡。老漢見了驚喜萬分,急忙備好薑湯米漿,慢慢給絳娘灌下。就這樣,多情的絳娘居然從黃泉路上又走了回來。

隨後,崔護回家把情況稟明父母,父母十分體諒他們的一片真情,於是依禮行聘,擇一吉日將絳娘娶進門來。絳孃的父親也經崔家予以妥善的安置,得以頤養天年。但這父女始終不願表明自己的姓氏和身世,留下一個難解之謎。也許老漢曾經在朝中為官,因故獲罪,於是隱姓埋名,蟄居博陵城南,既然他有所顧忌,崔護一家也就知趣地不去探究。

崔護娶了絳娘這麼一位情深意厚、賢淑美慧的嬌妻,心中自是美不勝收。絳娘殷勤執家、孝順公婆、和睦親鄰,夜來紅袖添香,為夫伴讀,使得崔護心無旁思,專意於功課,學業日益精進。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崔護趕會士,獲進士及第,外放為官,仕途一帆風順,官到嶺南節度使。在絳孃的佐助下,他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

崔鶯鶯情斷西廂

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愛情故事,由於戲曲名作《西廂記》的廣為流傳,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而追究其根源,最早描述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的作品,是唐代文人元稹的傳奇《鶯鶯傳》。作品中塑造的男主人公張生,實際上是作者元稹的化身,西廂故事也就是元稹對自己年少時期一段悽婉歷程的追憶。元稹的西廂故事原本是一曲愛情悲劇,但歷經文人的不斷修改、潤飾,到元代王石甫編成劇本《西廂記》時,已演變成一青年男女衝破禮教束縛,並在丫環紅娘的巧妙周旋相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喜劇。這個結局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在這裡,我們卻要回溯到故事的最初面貌,講述一段崔鶯鶯情夢斷西廂的愛情悲劇。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相國崔鵬病死京城,遺下夫人鄭氏和孤女鶯鶯,母女二人在京城無依無靠,只好扶相國靈樞返回家鄉。行至蒲州時,聽人說前面去路上有大盜孫飛虎聚匪佔山,攔路打劫頗不太平。崔家母女勢單力薄,又攜帶家資細軟,此去必定凶多吉少,因此只好暫時停留在城東的普救寺,慢慢再作打算。

話分兩頭說,有一位青年書生,名叫張君端,年方二十三歲,長‘得是清秀儒雅、一表人才,飽讀詩書、性情孤傲,除詩詞酬答外,很少與人交往。這年春天他遊學來到蒲州,一次偶然的郊遊經過普救寺,見這裡遠離街市塵囂,滿院古柏修竹、綠蔭森森、幽靜宜人,很快喜歡上了這裡,索性把行裝從城裡客棧搬出,在普救寺的西廂院借了一間客房,決定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靜心讀書,準備來年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恰巧,張生住的房子就在崔家母女的隔壁,院中間隔著一堵矮牆。

一個溫和宜人的黃昏,張生讀書讀得有些累了,於是放下書卷,信步走出自己的小院,到外院享受一番花香風清。走到鄰院門外普及就可以消除社會矛盾。他曾在美國和英國試辦共產主義,他不經意地朝院內望去,只見裡面還藏著一個春意盎然的世界。院中植著一排柳樹,清風吹來,柳絲款款拂動,如舞如詩。幾個大花壇幾乎佔滿了不大的院子,花壇中各色花兒開得正濃,花枝高低參差,把整個院落妝扮得花影迷離。張生正待將腳步移近半開的院門時

《中國曆代名碑名帖精選》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