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十六章 李大郎 (第1/3頁)

悅小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說茶肆大多集中在永昌坊,但東市作為奢侈品售賣的集聚地,自然也少不了清雅的茶肆。但是,崔瑾卻讓人送了壺白開水來,沒辦法,本尊的年紀還小,不好喝茶,再說了,這時代煮出的茶真的是讓人喝不下啊!

其實,崔瑾挺享受煮茶的過程,而他本人也是煮茶高手,前世有閒時,與凝玉坐於寬大的露臺上,伴著悠悠琴韻錚錚琴聲,煮茶、品茶,笑看天邊雲捲雲舒,靜觀庭前花開花落,是人生一大幸事。他眨眨眼,將情緒收回。

此刻,茶室內,隔著薄薄的紗簾,優雅悅耳的琴聲響起。一個十幾歲的小娘子擺出一堆器皿,先用茶碾子把茶磚碾碎,碾成粉面狀的茶末,再用茶羅把茶末過濾一下,把茶末投放到滾水裡,像煮餃子一樣煮上三滾,其間放入鹽、蔥、姜,最後喝那一鍋茶湯。唐初尚未形成茶文化,“茶聖”陸羽還要過一百多年才出生。

崔瑾瞟了一眼那碗作料湯,端起白開水,道:“大表兄請!”

茶過一巡,李大郎道:“先前表弟所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甚是有理,不知是從何書中所見?愚兄雖見識淺薄,卻也是幼觀《詩》《禮》,也曾受教於博學大儒,可從未聽過此言。”

“這個……”崔瑾暗想,說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原著作者劉彝可是相隔了幾百年的宋朝人,只得道,“小弟這幾年困於深宅,日日聽阿姊或是誦讀詩書,或說些外間趣事,卻口不能言、手不能動、足不能行,唯在心裡胡思亂想。當阿姊讀到亞聖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時,便想,若足不出門,即便是讀了萬卷書,卻未親自走出去看一看,體驗一下書中描述的情景,也永不知書中所言是真是假,這山有多高、地有多廣、海有多深,不過是人云亦云罷了。便如莊子‘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之言,謂之‘井底之蛙’也。故此,孔聖人才周遊列國,透過治國安邦來印證所學。小弟不才,也有心今後能行遍萬里江山,看盡洪荒穹宇。”

一席話,說得李大郎愣了愣,口中喃喃地念了幾遍,越想越覺其道理深刻,搖搖頭,嘆道:“以前愚兄還自詡聰慧,但與表弟相比,才知遠遠不如也!”

“慚愧慚愧!”崔瑾忙道。他也不知為何自己今兒怎麼這麼多話,或是憋悶這許多年,在家裡無人可傾訴,阿姊畢竟年紀尚幼,而與爹孃也是近日才親近,其餘更不敢多說。他有些懊惱,看來得給自己多找些事情做,免得胡思亂想。

李大郎略有猶豫地道:“為兄以前聽說表弟身體有些不妥,今日一見,才知傳言不可信!”

崔瑾道:“小弟以前的確是不能言行,也不過是近日才好了一些。”

李大郎嘆道:“亞聖曾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愚兄以為,表弟便是那天將降大任之人,雖先受些苦痛,但只要保持心性,終將有一番大作為。”

“大表兄抬愛,什麼天將降大任之人,小弟是沒有那大志氣,只是覺得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百年時光轉眼即逝,若能在有生之年多走走看看想想便足矣!”

李大郎不禁笑道:“表弟才多大人兒,便言‘有生之年’。愚兄倒是以為,人生苦短,當珍惜這大好時光有一番作為才不負今生。而今,大唐初定,聖人常以亡隋為戒,勵精圖治,整飭吏治,又薄賦尚儉,又致力復興文教,終令動盪之勢得以穩定。但,因隋末戰亂,人口銳減,中原四處荒涼,人口不足三百戶,且東有稽胡的擾邊,西有吐谷渾的威脅,北有突厥的侵襲,可謂內憂外患,正是吾等年少奮發圖進,報效大唐江山之時啊!”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大表兄才是有大志氣大作為之人!”崔瑾讚道。

“咦,這又是來自何典籍?”李大郎眼睛一亮。“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自己怎麼又沒聽過。“該不又是表弟自己所思所想所得?”他問。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啊!崔瑾無法按回車鍵收回自己的話,只得硬著頭皮道:“哦,這個,剛才不是聽了大表兄的一番肺腑之言,才有所感悟麼?”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好句,好句!表弟可否將此句贈於愚兄?”李大郎急忙問。

崔瑾笑道:“有何不可?”這古代人真是實誠,不過是隨口一句話,卻怕讓人誤會抄襲似的。不過也能理解,文人是特別注重名節的,不似後世之人,抄襲剽竊成了常態,學生抄前人的,老師抄學生的。

“多謝表弟!”李大郎拱手肅然

《重生之大唐李世民》 第十六章 李大郎(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