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太極之義 (第1/2頁)
魔都外來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望著朱會飛三人離去,白流並沒有第一時間離開,而是落回了岩石洞裡,陷入了沉思之中。
白流不是不想逃,而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剛剛抓住的那一絲靈感,白流不想錯過。
首先,就是第一次對太極有了新的理解,對自己的丹田那種黑白兩色靈元有了新的理解。
《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含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
何謂太極,先哲解釋不一。虞翻說:“太極,太一也。”韓康伯說:“太極者,無稱之稱。”孔穎達說:“太極即是太初太一也。”蘇子瞻說:“太極者,有物之先也。”朱熹說:“太極者,理也。”來知德說:“太極者,至極之理也。”焦循說:“太極猶言大中也。”各家註解雖不相同,其實都以太極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體,簡稱為本體,此體蘊含無窮的形象與無盡的功用,本體形象功用不相分離。不學周易,不明易理,則不知吾人本有此體,不知萬物皆備於我,以致凡事捨本逐末,向外馳求,造成一己與群眾的種種災禍。學易明理,則能趨吉避凶。兇之最大者為生死問題不能解決,吉之最大者即是學為聖人。欲學聖人,必須先求解決生死問題。《論語》記載,子路問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決死的問題,必須瞭解生的來源,生的來源就是太極。
太極生兩儀者,太極寂然不動,本無形象,唯為清淨光明之體,此為無生之理性。動則顯象起用,乃名為生。所生之象,其數無窮,但始動之際,只有一明一暗兩種形色,明色為陽,暗色為陰,因此稱為陰陽兩儀,儀如《孔氏正義》所釋,作容儀講,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稱為兩象,只稱兩儀。但這兩儀實為四象以至永珍的基本結構,永珍即由兩儀細分而成,所以永珍無不有陰陽兩儀。永珍之數雖然無窮,但基本之數則為陽奇陰偶。伏羲氏畫卦時便發明極為簡單的兩畫,以示無窮無盡的象數之源。
回想上一世對太極的理解,白流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自己修煉道德真經,是太極的理論基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與太極分兩儀,萬物由陰陽兩儀組成是契合的,這就說明了,自己的丹田之所以是太極形狀,是契合道德真經而出現的。
上一世的陰陽兩儀說,陰,古作“侌”,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陰”;陽,古作“昜”,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陽”。“侌”字從今從雲,意為“正在旋轉團聚的霧氣”。“昜”意為“發散氣體”。可見古人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質——“氣體”和氣體的“運動”這兩個角度定義“陰陽”的。古人不稱“陽陰”而稱“陰陽”,這與古人的世界起源邏輯有關。其世界創生次序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天地)。
《道德真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案:這是從宇宙起源角度談到了陰陽,但不是對“陰陽”一詞本身進行定義或解說。道者,導也。導者,向也。當混沌水汽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就等於車輛上了正道,開始向目的地前進了。這種在正道上的有序運動導致了太極的誕生。太極就是“一”,它誕生於混沌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的那一時刻。太極一誕生,隨後而來的就是天地的出現。天地就是“二”。天氣下降、地氣蒸騰,二氣相合,其結果就是人的誕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萬物生靈,人是萬物生靈中最靈者,是它們的總代表。隨後世界萬物在陰陽互動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種群和數量的平衡。
哲學一向是非常執拗的一門學問,有時候很模糊的概念,想要真正的描述出來,很難,但想要理解,卻又很容易一樣。
白流的沉思,很久很久。
當白流再次眼睛亮起來的時候,他不再糾結了。
這個修仙界裡,人類修士修煉的,都是陽,那麼陰哪裡去了?如果說人類修煉了陽,妖魔修煉了陰,那麼人類和妖魔是否就應該承擔了這個世界的平衡呢?
不對,以上一世的中醫理論,人體是陰陽結合的,身體也有陰陽兩面,盛陽而火旺,盛陰而氣虛。
而五行相生相剋成為中醫學調理陰陽平衡的手段。如:肺屬於金,則“皮毛”和“鼻”亦屬於金;肝屬於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於目的“筋”和“目”亦屬於木;腎屬於水,則“骨
《陰陽道是什麼》 第202章 太極之義(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