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在教育改革的同時,日本的帝國政府也沒有忘記要加強和鞏固近代的天皇制統治思想教育,尤其是1879年8月,明治天皇在侍講元田永孚的幫助下,以元田的名義擬就並發表了《教育大旨》,這顯然就是要左右日本的教育改革,使之在有利加強皇權威望的原則下改革。

比如在1890年10月釋出的《教育敕語》中,就進一步確立了忠於天皇、“義勇奉公,以輔佐天壤無窮之皇運”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同時,為了加強軍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也開始對普通人進行軍事教育,並規定“神道”為國教,強制人民去信仰,並宣傳天皇就是“人間活神”。這些行為給近代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種種惡果,對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也產生了深遠的惡劣影響。

“文明開化”的推行,也是日本帝國政府在這一時期所注重的一方面。這是日本帝國政府希望日本與世界接軌,尤其是多接觸西方潮流的一項舉措。這一舉措,是希望改變日本社會一直延續的封建時代遺留的舊風俗習慣,鼓勵國人接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進行“歐化”運動,去適應世界的潮流,建立適合日本國情的近代文明體系。像在《斷髮脫刀令》釋出時,就採用了陽曆佈告,把陰曆改成了陽曆,例如1872年12月3日就改為了陽曆1873年的元旦,還把一晝夜12個時辰改為了24小時。

另外像一些推廣洋房、西裝、西餐為代表的生活方式的“歐化”運動,在一些城市中也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績。不過,當時也出現了一些膚淺庸俗的“文明開化觀”。當時,政府中有人覺得,和西方相比日本是劣等國,要改就乾脆“全盤西化”。在社會上甚至還有人主張,日本應該拋棄日語而把英語作為國語,甚至組織“人種改良會”,提倡和西洋人進行通婚,以此改良人種等等。

二、與國內鬥,使帝國興起(4)

開展資產階級社會啟蒙運動是“文明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幕末時期成長的知識分子們,大都接受了西學的薰陶,他們都是傳播西方的啟蒙思想的主力軍,是傳播西方啟蒙思想的先驅。日本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的、研究傳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學術團體是“明六社”。該社在1873年時成立,這個團體可以說既是文明開化政策的產物,又是文明開化的標誌,在整個“文明開化”的過程中起到了先導的作用。

“明六社”透過其機關刊物《明六雜誌》來傳播先進思想,在其出版的43期中,發表了百餘篇頗有影響力的論文,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另外,不少“明六社”的社員,還翻譯出版了20多部介紹民主共和思想的書籍,可以說在傳播新思想上他們是功不可沒的。

可是,隨著民主思想的一步步深入,“明六社”的###的前進步伐卻越來越緩慢,原來的先驅者和傳播者的思想卻日益僵化,終於在帝國政府公佈了《新聞條例》、《讒謗律》、實行《取締演說令》、《###條例》期間,代表先進思想的《明六雜誌》停刊了,與此同時“明六社”也宣佈解散。但新生命總是會適時出現,在日本知識界向“右”邁進的同時,新一代的民主主義者也出現了,他們將替代已經淪為思想界的保守分子和守舊分子,這個趨勢是誰也無法改變的。日本在開展經濟發展和進行社會思想的改造的同時,也加緊了軍備的擴充套件。日本帝國政府實行資本主義改革中,“富國強兵”是其三大政策之一。這個政策的主要措施就是改革舊的封建軍制,在1873年時頒佈了《徵兵令》,建立了近代的常備軍並不斷地擴充。同時,還在1874年時建立了近代的警察制度。這些近代的常備軍,不叫國防軍,而是被稱為“皇軍”,因為他們效忠的物件是他們的天皇。

1878年,以陸軍卿山縣有朋名義釋出的《軍人訓誡》,主要就是要求軍人必須把天皇當作是神一樣來崇拜。他們灌輸給軍人的思想,就是絕對服從和尊崇天皇的思想。他們還特別提倡封建的“武士道”精神,宣揚軍人精神的根本就在於“忠誠”、“服從”和“勇敢”。而後建立的憲兵制度,以及以天皇的名義釋出了《軍人敕諭》,都是強調和再度重申了軍人必須遵守“武士道”的精神、“武勇”、“禮儀”等等。

隨著日本國力日益強大,資本主義的勢頭由最初的逐漸形成到後來的快速發展,西方列強帶給日本的半殖民地危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這時日本的“富國強兵”政策也有了新的變化。這個變化主要體現在日本將自保轉向了對內實行專政和鎮壓,對外則採取了“遠交近攻”、“失之西方,求之東方”的策略,實際就是對外

《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多可怕》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