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69章 恕我直言,七八十歲正是奮鬥的年紀 (第1/2頁)

愛吃飛餅的沈佩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荀子對陳平的話,充耳不聞。

老人家活了一大把年紀,自認沒做過什麼壞事,可也不是什麼缺心眼的傻子。

事出反常,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那個叫陳平的年輕人,短短不到半日的功夫,對他的態度轉變了至少三次。

荀子不好評價這種行為,但他一定會提防這個鬼精鬼精的陳平,膚色白淨,氣質陰鬱,一眼看過去就不像是個好人。

“世人多狡詐,公子坦率有上古風氣。”荀子話裡話外,全是好感。

大概這就是誠實的好處。

成蟜活了兩世,上輩子父母和學校,都教育他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結果誠實的孩子,是別人眼裡的傻子,缺心眼,老實人。

成蟜終於體會到誠實的好處,兩世積累,終有所得。

“荀子大名,如雷貫耳,韓非、李斯師從先生,每每提及,皆是崇敬於心,受他們委託,在下特來學宮拜訪先生,幸而先生尚未離開。”

“可惜,聽聞先生即將離齊,在下出門匆忙,不曾備下薄禮,還請先生勿怪。”

成蟜話還沒有說完,陳平就主動後退幾步,閉著眼睛盡顯無語之態。

若非捂住耳朵顯得太過刻意,他真想眼不見,耳不聞,任憑成蟜如何扯謊,他聽不到,看不到,也就不用在心裡一遍遍抨擊成蟜。

坦率?

誠實?

就成蟜方才那一段話,陳平就可以作為人證,發毒誓證明那是一句謊話。

但他不會去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他是沒底線,可也不是完全沒底線,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相比,他的底線就是利己。

“韓非是法家大才,在韓國發揮不出其百分之一的能力,去秦國,是他最好的選擇。他二人相處如何?”

“先生放心,他們師兄弟二人,兄友弟恭,為了秦國大業,齊心協力。現如今,都是秦王眼前的大紅人。”

“如此甚好!說來也怪,韓非赤誠,權術文章做的極佳。”

簡單幾句話,成蟜捕捉到了荀子話裡的玄機,或許那是荀子故意顯露給他看的。

韓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得意弟子。

而荀子在對答中,提及韓非的語句,明顯多於李斯。

也許這是荀子對韓非更加偏愛,也許這是荀子對弱勢弟子更加偏袒。

不管是哪種,李斯這人品是救不回來了。

成蟜腹誹著,大丈夫不拘小節。

李斯人品不好,那要看和誰比對,有陳平這個墊底的給他頂著,李斯也不是最差的那一批。

既然荀子更關心韓非,成蟜便多提及韓非,說他在秦國受到秦王關照,成為長公子的老師;說他在秦國得到師弟的關心,兩個人相處前所未有的和睦。

成蟜借題延展,說道:“韓非、李斯皆在秦國,先生既然無法繼續擔任學宮祭酒,何不前往秦國,有二位弟子在側,定然比在齊國要好上許多。”

“老夫一生三起三落,學問做了多少,典籍讀了多少,荀學傳了多少,到頭來不還是眾人離散,飽受非議,被諸子百家視為異端。”

荀子雙手背在身後,成蟜忽地發覺,原來眼前的老人家,早就彎了腰脊,垂垂老矣。

想必,荀子年輕時,學問初成,開派傳道,定然是意氣風發,勁頭無兩。

“齊國禍亂之時,老夫曾在楚國暫居一段時日,楚國遠離中原,學派之爭不顯。今番離齊,亦有赴楚的打算,尋兩三弟子,傳下今生所學,乘繼道統,便死而無憾。”

荀子言語之中,盡顯頹唐之意。

難怪他面對這場雨有謀劃的人禍,聽之任之,不辯不駁。

原來是早就生出失望,有意遠離齊國,是辭退,逼走,也是抽身,遠離。

“恕在下直言,兩三弟子,傳不下先生道統,鬼谷子何等神人,出仕弟子個個攪動天下風雲,張子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此等驚才絕豔的傳承,如今鬼谷何在?”

“學派傳承,非一人之力,若無今日之事,稷下學宮是先生最好的平臺,在這裡有無數求學遊學的學子,他們求知若渴,先生授之以道,薪火相傳,代代不絕。”

“可惜,稷下學宮早就不是當初的稷下學宮,政客玩弄權柄,籠絡人心,博取利益的棋子,不值得先生費心費力。”

成蟜一咬牙,一跺腳,彷彿是做出了什麼違背祖宗的決定,扶著老人家的肩膀,眼

《吾兄嬴政完結》 第569章 恕我直言,七八十歲正是奮鬥的年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