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八十四章 奇怪的舊案,找到突破口 (第1/2頁)

大理寺一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夜色已至,燭火朦朧。 臨水縣衙,杜構辦公房內。 林楓三人圍桌而坐,手中各持卷宗的一部分,在交換著翻閱卷宗。 這是來自與慈州相鄰的相州安陽縣縣衙的卷宗。 卷宗內記錄的是一個發生在六年前,但仍未破解的案子。 說的是六年前的夏夜,六月初八的晚上,安陽縣大族夏家三公子夏浩瀚,於縣城內一座破落的無人居住的院子內的枯井旁慘死。 根據仵作檢查,夏浩淼心口中了兩刀,一深一淺,淺的已入心器一寸,深的直接差點貫穿心器,以仵作的判斷,淺的一刀也足以致命,死亡時間在亥時到丑時之間。 而除了心口這兩刀外,夏浩瀚額頭上有一被利刃刻出的兩橫兩豎如同“井”字的圖案,除此之外,身上再無任何傷口,且衣衫完整,未有絲毫凌亂。 死者死於院子的枯井旁,頭向外,腳朝枯井,是被外面路過的路人發現的,路人發現有人死了,連忙向縣衙報案,衙門立即前去調查。 根據縣衙的調查,可以知曉,案發的院子左右也都是空房子,無人居住,案發時又是深夜,已然宵禁,所以沒有任何人聽到慘叫聲,沒有任何人證。 至於物證,兇器並未被兇手留下,現場也沒有發現任何其他不該存在的東西,所以物證也沒有。 人證物證皆找不到,案子的調查就此陷入困境,哪怕夏家多次催促衙門調查,可這種毫無線索的案子,衙門也沒有任何辦法,最終成為了懸案,一直到今日也沒有破解。 倘若不是杜構將協查文書送到了安陽縣,可能這個案子永遠都不會重見天日了。 而按照大唐的官制,有品級的官員需要定期輪換,所以安陽縣中途換了縣令,這個縣令對過去不是自己任期發生的案子,並不是太瞭解,且杜構又要求秘密比對卷宗,這才耽擱了一些時間,否則以安陽縣和慈州的距離,若當天發現卷宗,用不到第二天就能送來了。 但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卷宗此刻到來,對林楓他們來說,更是雪中送炭。 簡單看過卷宗後,林楓緩緩抬起頭,看向杜構與孫伏伽,道:“你們怎麼看?” 孫伏伽指尖輕輕磕著書案,沉吟片刻後,他說道:“我剛剛比對了下六年前案子的額頭圖案。” 說著,孫伏伽從卷宗裡翻出一張紙,紙上正是兩橫兩豎的井字圖案。 “這個是六年前的……” 一邊說著,他又從桌子上拿起另一張紙,這張紙上也是井字圖案。 “這個是近兩個月被神秘人刻在船員額頭上的。” 孫伏伽看向兩人,道:“這兩個圖案都是完全復刻出來的,將其比對,可以看出……兩張紙上的井字大小基本上一致,但那橫與豎,卻有著些許的不同。” 杜構視線看著兩張紙,微微頷首:“六年前的井字,明顯有些生疏,橫與豎並非一蹴而就,中間能看到明顯的停頓,且有彎曲,與船員額頭上的橫豎相比,就好像是一個初學者與書法大家的區別。” 林楓笑道:“所以,你們是認為,這兩個圖案,的確為同一個人所刻下,但六年前可能是初犯,因此很生疏?” “這就到了我擅長的領域。” 孫伏伽笑呵呵道:“子德,看一個字是否是同一人所寫,要關注細節,一個人除非是初學者,還在模仿臨摹的階段,尚未有固定的寫字習慣,他們的字可能一天一個樣……但寫的多了,就會漸漸的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習慣,而這種風格與習慣,會形成一種本能,只要去寫,就會帶有自身獨特的風格。” “你看這兩個圖案,雖然都只是簡單的橫與豎,可我們能明顯看到,書寫者在每一個筆畫結束時,都會筆尖略微上揚些許,若我所料不錯,其蒙學時,臨摹的可能是魏晉時期的書法大家,因此下意識有了這樣的習慣。” “所以,即便六年前的井字比較生疏,不是一蹴而就,卻因早已有了個人風格習慣,留下了個人烙印,這與後面的井字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斷定,必為同一人所寫。” 論起學識來,整個大唐也找不到幾個人能比第一代狀元郎孫伏伽更淵博的,孫伏伽只是看一眼,甚至連兇手模仿的是哪個時期的字帖都能判斷出來,這讓林楓不由感慨讚歎。 還是老搭檔好啊,總能在這些需要文化水平的事情上,給自己最準確的幫助。 他點了點頭,道:“如我之前推測的那樣,兇手之前早有作案,這也算驗證了我的判斷,而看其字跡的生疏,應就是初次作案。” 其他兩人都點頭贊同。 杜構這時道:“伱們看仵作的驗屍情況,仵作說死者除了心口和額頭的傷口外,沒有其他傷口,且衣服並不凌亂,這代表兇手在死前並未掙扎搏鬥過,應是被死者突然面對面近身刺殺,所以兇手與死者應該是熟人,還是熟悉到兇手不會設防的熟人。” 孫伏伽蹙眉道:“卷宗裡說,死者身為夏家嫡系,揮金如土,因此奉承者眾多,與之交好的人也眾多,他的熟人太多了,調查起來並不容易,安陽縣衙花費了足足

《人在貞觀科學破案txt80電子》 第一百八十四章 奇怪的舊案,找到突破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