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有兩個要求 (第1/1頁)
陳家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上11點25分,餘至明匆匆趕到了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辦公室。 他在這裡見到了亓越老師,神經外科主任陳曉醫生,有醫院第一刀之稱的神經外科副主任尤衛賢醫生。 還有一位年近六十,身份不明,看著頗有氣度的名叫沉哲的男子。 餘至明在亓老師的介紹之下,以末學後輩的身份和辦公室的這三人認識了一番,就被帶到了看片燈前。 他瞅了瞅看片燈上的五組顱腦核磁共振影像圖,能清晰的看到如同兩個糖葫蘆大小,邊緣不太規則的腫瘤。 竟然還是顱底腫瘤! 餘至明就沒仔細看這腫瘤影像圖,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亓越老師。 “老師,還是節省一點時間,你就直接說讓我過來做什麼吧?” 他又自揭其短道:“不要說手術難度堪稱手術界之最的顱底腫瘤,就是最簡單的開顱手術,我也做不了啊。” 亓越忍住給這小子一板磚的衝動,瞪他一眼,道:“喊你過來,自然有你的用處。” “具體讓你做什麼,仔細聽尤醫生說。” 四十五歲,正處於神經外科醫生黃金年齡階段的尤醫生,迎著餘至明的目光,露出了一個苦笑。 “餘醫生,這一位的顱底腫瘤手術,我也做不了。確切的說,是手術成功機率很小。” 尤醫生又進一步解釋說:“那不到一兩成的成功率,再加認知不全,近乎身體癱瘓的糟糕預後,根本不值得冒險做手術。” “我們仔細商議後,決定採取相對保守和安全些的治療方法,儘可能延長患者生命。” 尤醫生來到看片燈前,用記號筆在影像圖上一邊標記,一邊解釋。 “我們一起設計了這兩條大腦損傷最小的穿刺路徑,直達腫瘤內部。” “藉助穿刺,把放射性粒子碘-125植入到腫瘤內部,抑制腫瘤的生長,從而爭取到兩到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聽到這,餘至明算是明白自己被喊來的緣由,還是做工具人,做大腦穿刺。 只不過這一次,更顯高大上一些,要把放射性粒子植入到患者的顱腦腫瘤內部。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腫瘤術,也算是一種介入治療法。 它也是透過影像學引導技術,用穿刺針或透過直接手術,將密封后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植入到靶腫瘤組織內部或腫瘤周圍。 透過放射性核素持續釋放射線,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餘至明看到尤醫生標示出的兩條直達腫瘤的大腦穿刺路徑,不由的皺起眉頭。 有一條穿刺路徑,竟然需要穿過腦幹。 腦幹自下而上是由延髓、腦橋、中腦三個部分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維持呼吸、消化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 它稍有損傷,後果相當嚴重。 就這,還算是相對安全的治療方法? 餘至明直接開口問:“尤醫生,我記得學過的醫學知識,腦幹出血超過十毫升,基本上就沒救了。” “這條穿刺路徑,竟然要刺穿腦幹,稍有差池?這其中蘊含的風險性?” 面對這簡單直白的質疑,尤醫生淺淺一笑,回道:“餘醫生,原因有兩個……” “一是應患者強烈要求,穿刺造成的大腦損傷不能對他的思維認知,還有坐臥行走等行動造成負面影響。” “除了從腦幹這裡冒險穿刺之外,我們一時想不出其他更好的穿刺路徑了。” “二是呢,亓主任表示……” 尤醫生迎著餘至明的目光,接著道:“餘醫生你,有能力避開腦幹部位的血管,不會造成有不良後果的出血。” 他又接著道:“你在緊急狀態下,透過快速及時的穿刺之術,消除了羅陽醫生體內,尤其是大腦內部的空氣栓塞。” “還有,你的體外搭橋技術……” “你用不止一次的事例,證明了你確實是有這個本事的。” 餘至明有些無語。 尤醫生口中的事例,和眼前這腫瘤的穿刺難度,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好不好? 那兩人的情況當時緊急,餘至明就不用考慮大腦損傷,穿刺直達目標即可。 但眼前的這兩次穿刺,腫瘤位置太深,且要求最小的大腦損傷…… 餘至明看向亓越老師,就看到他擺出了能奈我何的無表情臉。 “餘醫生,這兩條穿刺路徑,你可以在避開大腦血管的情況下,直達腫瘤內部吧?” 面對尤醫生的詢問,餘至明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影像圖那記號筆標示出的兩條路徑。 丫丫的,真是超高難度啊! 這就好比在一片管網密佈的區域,領導很不負責任的大手一揮,就規劃了一條只有半米寬,長卻達百米的直路。 領導又拍著你的肩膀,告訴你…… 在這半米寬長百米的直路上,給我鋪設一條不能拐彎的鋼製管道,必須得避開橫七豎八分佈的所有管網。 領導還一副信任的表示,小鬼,你能做到,我也相信你能做到……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醫至明 作者:陳家三郎》 第150章 我有兩個要求(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