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故人 (第1/2頁)
梨花落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雲渺渺,經冬復春。陶灼華隨著小沙彌的視線,將目光投向雲霧繚繞的遠方,依舊笑道:“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想來你師傅是位高人,不羨香火積灰,只求濟世度人。”
小沙彌的笑容雖然波瀾不驚,眼中卻頗有些與有榮焉:“這方圓百里,受師傅恩惠的窮苦人太多,自有佛菩薩瞧在眼裡。”
寺廟裡並無茶葉,杯中泡的是夏日晾乾的蒲公英,如今浸了水份,碧瑩瑩展露著身姿,瞧著便沁人心脾。
陶灼華輕嗅著藥草芳香的氣息,有些遺憾地立起身來,將方才提寫的一首偈子交到小沙彌手上,笑吟吟與他說道:“京中故人牽掛,我受人所託,只想終人之事。明日還會再來一趟,希望能有與你師傅見上一面的緣份。”
小沙彌並不多語,只慎重地將那首偈子收起,輕聲說道:“那便明日再會,願施主心想事成”,言畢恭送陶灼華出門。
待瞧著車馬漸漸遠行,小沙彌回思著方才偈子上的話語,眉目清湛的面容漸漸變得凝重。他沒有折回寺廟,而是向另一位沙彌耳語了幾句,便步履迅捷地往著山上攀登,灰色緇衣漸漸消失在山巒深處。
從藥王廟回來,午間再吃了一劑藥,陶灼華果然見了好,身上不再寒熱。娟娘喜盈盈去蘇世賢面前稟報,趁機提了第二日再去燒香。
禮部幾名官員約下了遊雲臺山,原也不指望第二日啟程。蘇世賢只望陶灼華莫再起么蛾子,隨意揮揮手準了娟孃的請求。
第二日再出驛館,依然順著昨日的山路前行,遙遙望見山腳下的紫房湖如一汪美玉,碧綠而晶瑩。兩側山巒倒映,畫面美輪美奐,不覺間藥王廟又在眼前。
昨日的兩位小沙彌今日都候在門前,見陶灼華步上山路,眉間都是一鬆。一位留在山門前等著迎人,另一位轉身便往裡送信。
寮房裡一隻竹几打橫,上頭置著簡單的筆墨,裡外各放著一個葦編的蒲團。小沙彌奉上昨日一般的婆婆丁茶水,便將寮房的木門虛掩。
陶灼華對面的老和尚尺許長的鬍鬚花白,不羈地垂落在胸前。身上一襲硃紅的緇衣,上頭不曉得打了多少補丁,卻依然乾淨整潔。
兩人合掌斂禮,老和尚一語不發,便對著陶灼華伸出手來。
陶灼華視而不見,提起案上的筆,在暗黃的草紙上龍飛鳳舞般寫下一闋岳飛的滿江紅,中間既多疏漏,又故意空了幾筆,然後便將紙恭敬地遞到老和尚手上。
老和尚捧著紙,紋絲不動的身形微微一晃,他有些顫抖地拿起筆,在陶灼華留下的缺項上頭一筆一筆補齊。陶灼華凝神細望,一闋改動多處的詩詞與景泰帝當日所述分毫不錯,這原是他們君臣約定的印信。
陶灼華臉上霎時肅然鄭重,衝老和尚低低喝道:“既是故人,如何還不接旨?”
老和尚一收方才的仙風道骨,虎目霎時間炯炯有神。他往大裕皇城的方向重重一跪,凝聲說道:“臣玄武叩見君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陶灼華端然而立,緩緩拔下頭頂的沉香木髮簪,取出那紙景泰帝拼命讓她帶出的絹書,雙手奉到玄武的面前。
茶盞漸漸涼去,陶灼華從與玄武的寥寥幾言中將事情聽了個大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本是先帝留給景泰帝的四大暗衛。因瑞安長公主崢嶸早露,先帝只怕往後變生不測,留了一份遺詔在白虎的手裡。若瑞安日後有反叛之心,便要四大暗衛合而誅之。
豈料想白虎中途變節,那紙遺詔被瑞安長公主親手燒燬,另三大暗衛都受了白虎的暗算,自此一蹶不振。景泰帝為保住一線希望,將他三人送出京城,青龍與朱雀隱居在大裕皇城附近,玄武便潛到雲臺山藥王廟中,等候帝王的再次召喚。
寫給玄武的詔書明明白白,景泰帝要他與鄭貴妃的兄長鄭榮將軍把兵符合二為一,成為調動大裕軍隊的憑證,替太子守好最後的防線。
追憶前景,陶灼華不難相像前世裡這兵符大約未被合成,鄭榮將軍固然調不動大裕軍隊,幫不了已然登基的李隆壽,而瑞安也沒有拿到此物,因此才對李隆壽投鼠忌器,不敢痛下殺手。
半枚兵符,玄武已然守護了多年。捧著景泰帝的詔書,一代高僧涕淚四流,良久之後他才收斂了臉上的情緒,再衝著陶灼華深深一拜:“多謝姑娘將此物帶出,未知青龍與朱雀二位身上舊傷可曾康復?”
只怕被瑞安一網打盡,這些有著過命交情的舊友多年間不曾聯絡,玄武臉上全是牽掛之情。陶灼華搖頭道:“抱歉,我並不曉得他們的
《灼華于歸的繁體字》 第九十四章 故人(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