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關猛顯鋒芒 (第1/4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9.關猛顯鋒芒
揮汗如雨,轉瞬月末。
比武閱兵之日到了,是騾子是馬,校場上見。
古代的城池都駐紮著軍隊,而軍隊必須有練兵習武的地方,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這種就是演武場,也稱教場或校場。與“演武廳”不同在於:“演武廳”一般是高階將領練武場的地方,而“教場(演武場)”一般是普通士兵操練和檢閱軍隊的場地。
在城的內部,如有空場之地,這校場就決定在城內的城邊城角。如果城內房屋甚擠,找不到寬廣的空場,校場就建造在城外貼近城邊的地方。
一般來說,大校場的旁側要建造一些主持練兵和教官休息、辦公的設施,如閱兵臺和成組的合院建築;在合院附近或在大門外設立臺基,臺基上做旗杆臺,以便豎杆掛旗。有的大校場還設立雙旗臺座,還有的建造雙柱或四柱牌坊。校場又稱之為演武館、演武亭。
作為演武場,場地可大可小。一些大戶人家,也會在後花園闢演武場供家人練習武藝。但軍隊的大教場因必須容納眾多的兵將,故地域闊大。宋人辛棄疾則在《破陣子》一詞中,寫出“沙場秋點兵”的盛況:“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古代還常利用野外地形特點,以狩獵的形式進行練兵,這是大教場在空間意義上的延伸。前面說過,蘇大學士東坡先生在《江城子》中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說的就是狩獵形式的練兵。
再說我們的這次閱兵。因為皇帝趙佶之前與梁太尉密談,欲擇時觀摩,所以,一切都不比尋常,首先是觀摩臺進行了特殊加固鋪設,圍牆也進行了加高處理,以加強安保措施。殿前司特別請旨,調來馬步軍、神臂軍,裡三層外三層防禦,開封府也抽調官吏衙役加強巡邏。至於趙佶的貼身侍衛,則是大內侍衛分內之事,由不得別人操心。
到了閱兵這天,我們殿前司大小官員和防禦隊伍提前入場,大家都身著盛裝,神情肅穆而又莊重。我們沿著閱兵場仔細巡查,認真檢查每一個角落,確保一切都準備就緒,沒有任何疏漏之處。大家深知這次閱兵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馬虎,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執行著自己的任務。在檢查完閱兵場後,我們又對安保措施進行了巡查。我們仔細檢查了每一個哨位,確保士兵們都盡職盡責,沒有任何安全隱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士兵們的緊張和興奮,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為這次閱兵感到驕傲和自豪。 接著,各比武隊伍在指定位置開展比武前的溫習演練。士兵們身著整齊的軍裝,手持兵器,英姿颯爽,步伐整齊。他們一遍遍地演練著各種陣型和戰術,口號聲震天動地,讓人熱血沸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士兵們的專業和決心,他們為了這次閱兵,不惜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努力。
忽聽遠遠地幾聲炮響,這是皇帝出行的訊號。梁太尉急引我等將領出校場恭迎聖駕。過了較長一會時間,鳴鑼開道的聲音才傳了過來。
在等待的間隙,鐵牛為您說說皇帝的御輦儀仗。皇帝的御輦儀仗由導駕、引駕、車駕、鼓吹、後衛部隊等前後幾部分組成。
導駕:即先導儀衛,為“大駕鹵簿”的先頭儀仗隊。最前面是開道的幾輛車,依次分別乘坐京城地方官和朝廷官員。隨後是由兩隊騎兵及6行步甲隊組成的“清遊隊”,其作用是清道,以保障後面的皇帝出行順利。緊隨其後的是士兵手持的12面龍旗,分作兩排。龍旗後則是專用車隊,其中包括指南車、記裡鼓車、白鷺車、鸞旗車、辟惡車、皮軒車等。每輛車均由4匹馬牽引,有駕士14人、匠人1名。至此,導駕儀仗結束,後接引駕儀仗。
引駕:儀仗不同於導駕儀仗,主要以樂、仗為主,陪同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員也在其中。引駕儀仗的前導是由12排分別手執橫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騎兵組成的衛隊。
尾隨其後的是一支龐大的鼓吹樂隊,樂隊前有兩名鼓吹令負責指揮演奏。樂隊的樂器以各種鼓為主,主要有鼓、大鼓、鐃鼓、節鼓、小鼓、羽葆鼓等,還有吹奏樂器笛、簫、笳(亦作胡笳,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長鳴和中鳴(均為號筒)、大橫吹(橫笛)、篳篥(管樂器)等以及金鉦等打擊樂器,整支樂隊由750餘人組成。
樂隊之後則是由各種幡(呈下垂狀的長方形旗幟)、幢(有羽毛裝飾的旗幟)、旌旗等組成的旗陣。一些隨行的官員及皇帝的24匹御馬也夾雜在旗陣中。旗陣之後,又有分列於左右的青龍旗和白虎旗。兩面旗幟的
《梁山不接受招安會有什麼結果》 第49章 關猛顯鋒芒(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