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4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傅僉低沉地怒吼一聲,長槍如白虹貫日,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蔣舒刺了過去。

對面的蔣舒被傅僉狂暴的氣勢給震住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暴走狀態下的傅僉竟然可以迸發出比平常強上數倍的武力,這致命的一槍來的是如此暴烈如此迅猛。蔣舒慌了,他根本就擋不住這一槍,剛想撥馬往回逃,但一切都晚了,鑌鐵槍勢如破竹地從他的後心穿了過去,從前胸透了出來。

蔣舒心口一涼,腦子一片空白,這個時候,他才真正地後悔不迭,眼看著那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就要到手了,可他腦子一抽,居然撞到了煞星的槍口上。

富貴如雲煙,在他的眼前漸漸幻化了,蔣舒想伸手去捉,可他再沒有半點的力氣抬起手臂……

陽安關陷入了一片大火之中,烈焰沖天,在漆黑的夜空下,顯得格外地燦爛。

一支軍容不整的隊伍從陽安關逃了出來,向著白水關方向退卻而去,火光之中,映紅的是那面半殘半破的“蜀”字大旗。

第110章 理想主義者

姜維之所以選擇在沓中屯田,並不完全是去避禍。對於姜維而言,只要離開成都,只要手中握有兵權,就無所謂避不避禍,黃皓的手伸的再長,也不可能伸到前線來,重兵在握,任何人想要撼動姜大將軍的地位,都是痴心妄想。

選擇沓中屯田,姜維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積極地準備北伐。沓中與隴西相鄰,只隔了一道秦嶺,今秋糧熟之後,姜維已經在謀劃明年春天北出狄道進軍隴右的計劃了。

北伐是諸葛丞相的遺願,也是姜維此生不變地追求。對於已過花甲之年的姜維來說,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太多了,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姜維從來沒有想到過卸甲歸田,他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立足隴西關中,將大漢的旗幟插到他的家鄉故土上。

這是他的執念。姜維是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降蜀的,他原本是天水郡的中郎將,蜀軍攻入隴西,天水太守馬遵倉皇而逃,姜維被迫無奈才降了蜀國。

第一次北伐以街亭失守而宣告失敗,那時的人們都不會相信,一個來自魏國的降者日後會才為統領蜀國大軍的大將軍,只有諸葛亮慧眼識英才,嘆道:“我雖未得隴右寸土,但得伯約,勝過沃野千里。”那一年,姜維二十六歲。

在姜維歸蜀後不久,他的母親來信讓他尋找當歸,喻指讓他回魏,可見姜維的母親也是一個極聰明的人。但姜維回通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姜維之所以如此回覆母親,並不是說他不孝,而是姜維在蜀中看到了他的前途。魏國人才濟濟,門閥林立,姜維雖有才華,但終其一生,也不過能當個郡守之類的官職,而在蜀國,他深受諸葛亮的器重,他的政治才華和胸襟抱負才有顯露於世的機會。

在半個世紀的漫長征程中,姜維一步步地走上了權力的巔峰,但壯志未酬的北伐事業卻又讓他錐心刻骨,勝利過,也失敗過,但他的執著,卻從未有所改變。

“也許這會是我有生之生最後一次北伐了。”姜維在謀劃著明年春天的北伐行動時如此自嘲地說。

正是他一直心繫北伐,所以才將重兵集結在沓中這個看似偏遠的地方。姜維想起來在成都時劉胤和他的對話,他輕輕地哼了一聲:“燕雀豈知鴻鵠之志!”

在姜維看來,象劉胤這樣的王孫公子又懂得多少軍事。漢中斂兵聚谷的計劃可是他憚精竭慮謀劃出來的,這個計劃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利用了漢中的地理優勢,可以將漢中駐防的兵力降低到最低要求,從而可以保證姜維有足夠的兵力向隴右發起進攻。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將大規模的兵力投放到漢中防禦體系之中的話,可用於北伐的兵力就顯得更加地單薄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蜀國總共就這麼一點兵力,保證了防禦就無法保證進攻,保證了進攻,防禦上面自然要另謀出路。

其實姜維信奉的防禦策略是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用不斷地進攻來破壞敵人的進攻計劃,讓敵人疲於防備,自然就無力發動進攻,達到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策略。

從這一點上來講,姜維更想一個理想主義者。

他不懼怕魏國會對漢中發動進攻,因為除了漢中各要塞堅固無比,魏國根本沒有力量可以攻破這些要塞之外,自己屯兵沓中,一直威脅著魏國的隴西諸郡,而魏國一旦進攻漢中,隴西地區必定空虛,此時北伐,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倒要看看那個蠢才敢冒失去隴西的風險去攻打漢中?”在丟失漢中佈防圖之後

《最後三國歸誰了》 第4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