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7部分 (第1/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熊軍武2004年的任務是訂報500份,創收4萬元。因為不願意用新聞創收,他屢屢完不成任務,大會小會受領導的批評。2004年5月,他選擇離開報社。

“有一定權力、社會關係廣的人還能想辦法完成任務,你說我們這些普通記者怎麼完成任務?”

隨後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鄂東晚報》記者感到兔死狐悲。

2004年5月,有人致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舉報《黃岡日報》違規在黃岡各縣設立記者站,同時舉報《鄂東晚報》駐浠水記者進行新聞敲詐。

浠水縣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向本報記者反映,一些記者什麼都沒有,靠一本發票起家,到處敲詐拉廣告、贊助,浠水縣實在不能忍受這種盤剝了。

接到反映後,俞正聲批示要求嚴查。《黃岡日報》撤銷了駐各縣的分站,《鄂東晚報》則宣告駐浠水記者的敲詐行為純屬個人行為,予以除名。

而實際上,就在事發前一個月,這名記者因“在2003年度中吃苦耐勞,樂於奉獻,被評為先進駐地記者”。

不僅如此,2003年3月26日,《鄂東晚報》也通報表揚了這名記者,“在採訪中有理有節,廉潔奉公,多次拒絕被採訪單位的禮金,在浠水縣樹立起《鄂東晚報》駐地記者的良好形象。”

“一旦追查起來,記者成了報社的替罪羊,晚報和日報領導什麼事都沒有。”記者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

2004年10月22日,陶志東等《鄂東晚報》17名以中層幹部為主的編輯記者集體簽名遞交辭職信。

辭職信說:從2003年到今天,報社拋棄新聞道義和新聞紀律,採取卑劣手段抓收入,將報紙帶入了一個急功近利、竭澤而漁、人心渙散的危險邊緣。工作的絕對重點放在了創收上後,創收成為對員工惟一的衡量標準。全體工作人員一心搞創收,反而忽略了本職工作:編輯、記者都成了廣告員。為了搞廣告寫工作報道、為了搞廣告寫表揚稿、為了搞廣告,批評稿要用以“敲詐勒索”,何談報紙質量?

記者們指出了晚報存在的問題: 一是領導層指導思想偏移,全社均以創收為出發點,報紙質量也為創收讓路。 二是人員配置和機構設定誤區,以部室為單位的創收考核,使小集體利益損害報社整體利益。 三是晚報領導決策和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監督。

“這都是過去的問題”

這是最激烈的一次抗議。過去,記者們一直在試圖提出不同意見。

熊軍武說:“報社領導開會時問的都是錢帶來了沒有,根本不問業務。只要我們提意見,領導就說,算了算了,散會!”

陶志東等17名年輕的記者編輯也曾寄希望於改革。“但目前,《鄂東晚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著實令我們感到困惑和憂慮。前段時間改革的雷聲讓我們一度看到了些許希望,但最終的結果卻令我們大失所望。”

在陶志東等人看來,集體辭職的真實目的是想觸動日報社黨委,儘快改革。但在《鄂東晚報》和《黃岡日報》領導看來,這是在洩私憤。

2004年11月24日,黃岡日報社向湖北省有關部門遞交的《關於原鄂東晚報個別記者違規違紀行為處理情況的彙報》認為,極少數記者利用曝光要挾等不正當手段進行新聞敲詐,大部分發生在2003年初,少數發生在今年7月份前,這些問題“我們早已採取措施給予了嚴肅處理和認真整改”。

黃岡日報和鄂東晚報領導多次向本報記者強調,進行新聞敲詐的只是極少數本來就表現不好的記者,這些事情和報社領導無關。

2003年以前,《鄂東晚報》總編助理楊輝是記者部主任,他肯定地對本報記者說:“我當記者部主任時,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記者進行敲詐的事。”

記者問:“如果說2003年以前沒有記者敲詐,為什麼2003年一下出了兩三個你們認定的敲詐記者,難道是報社風水變了嗎?”

沉默了幾分鐘,楊輝說:“應該這麼說,我不能保證2003年以前沒有,但都是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至於《鄂東晚報》總編在發稿簽上寫上“此事很嚴重”等批語,配合記者敲詐當事人的說法,分管《鄂東晚報》的《黃岡日報》副社長雷電也予以否認,他認為寫這樣的批語只是因為總編輯“政治上不成熟”。

《黃岡日報》社領導還認為,陶志東平日表現不佳,報社領導對其不良行為多次進行批評教育,直至做出開除處理,“他個人發洩

《邊緣錄影片》 第3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