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府,也就是北宋的“五京”之一 —— “北京”。
聽到“九阿哥” 落腳的訊息,河北邢臺的守臣梁祖揚抱著投資的目的急不可耐地率領包括張俊在內的三千多人前來捧場。那麼老張到底是在何時?又因何事來到的邢臺,是公出還是私人造訪?史料中沒有記載。但估計是張鐵山在1126年8月左右,即第二次救援太原的軍事行動失敗後逃到了邢臺。由於主將种師中戰死、首都被圍,張俊等殘兵敗將只能與逃哪算哪的當地守軍來了個“臨時組合”,以求再起東山。
當時大宋政權正處於命運多迭、朝不保夕的特殊歷史時期,宛若一款不斷下跌的垃圾股,基本上要按著清倉處理了,可張俊卻不失時機地抓住了 “補艙” 的機會,被破格提拔為元帥府後軍的統制,不僅終於把握住了接近於獨立成軍的歷史機遇,也開啟了與剛剛經歷虎口餘生,此時正如履薄冰的趙構的“蜜月期”。
寧波 —— 一個夢開始的地方(1)
張俊一生歷經戰陣,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抗擊金軍的寧波保衛戰,歷史上叫做“明州之戰”。
1129年10月,金將完顏宗弼率領大軍突破長江防線。正在杭州度假的宋高宗趙老九聽到江防崩潰的快報,非常勇敢地選擇了放棄,馬不停蹄地逃到了今天的浙江寧波(當時叫明州)。當時任浙江省東部的最高軍事長官——浙東路制置使張俊,反應也非常快,在第一時間從坐鎮的紹興趕到了寧波護駕。
寧波,是浙江省東部偏北的軍事重鎮,透過一條甬江與瀕臨浙江省東部的東海相通。
雖然有象老張這樣的得力干將保駕護航,可趙老九還是感到缺少安全感,為避敵鋒芒,決定客串一把漁民,把辦公室搬到海上去辦公。
在臨去甬江出海口、今天寧波市東部的鎮海區以前,趙老九對張俊非常動情地委以重任:“阿俊,還記得1129年的那個夏天嗎?要不是你第一個站出來勤王(指*苗劉兵變),恐怕我早不是NO1了。但現在咱們的大盤不好,如果你拿我當弱智兒童,捨棄朕,那你以前的業績就按充公處理。如果你能打贏眼前這一仗,那日後我必授予將軍王爵的稱號。”老張聽了感激涕零:“請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1129年12月底,張俊率軍與殺到明州城下的女真兵發生激戰。此前連戰連捷的金軍卻屢攻不克,在疲軟後竟決定屈尊招降張俊:“如果將軍願意和我們穿一條褲子,基本工資最損翻一番。”結果這種毫無誘惑力的誘惑,比較意外地遭到了老張的白眼:“老子本來就是打白條的土匪出身,現在想讓我改戶口走回頭路,參加少數民族的黑社會,門都沒有。”
經過幾天的惡戰,張俊在完成斷後任務後全身而退。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寧波 ——一個夢開始的地方(2)
《宋史》中對明州保衛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在並不吝嗇的讚美之詞中卻又有比較明顯的吹牛之嫌。從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此戰是一場中等規模的接觸戰。1129年12月,渡過長江的金中路軍主帥完顏宗弼佔領浙江杭州後,主力部隊並未再發揚打“落水狗”的精神 ,而是令人費解地僅僅派出了一支大約相當於今天一個“購房團”規模的約四千人的隊伍做前鋒,追擊宋高宗趙構到明州城下。給人的感覺似乎不是要聚殲已成驚弓之鳥的趙老九,而是要對尚有重兵保駕的趙構來個跟蹤報道。
當時在明州參戰的宋軍主要有三支:
1。浙東制置使張俊所部;
2。殿前司公事李質所部,也就是皇家警備隊部分成員;
3。明州知州劉洪道率領的本地官兵。
三支宋軍總數如無太大意外,估計不會少於萬人。所以如果單純從人數做比較,宋軍佔有絕對不是微弱的優勢。金軍於1129年12月29日、1130年正月初二嚮明州發起了兩次進攻,均遭遇失敗。據宋廷史料記載,金軍第一次被殲滅數千人、第二次被“殺傷大當”。一支四千人的隊伍,如果被吃掉幾千人,根本沒有能力在僅隔一天後再次發起大規模進攻。因此,南宋方面的著錄對明州之戰的描述明顯有虛美、不實之詞。
“明州之戰”,最後以南宋軍隊安全轉移而宣告結束。雖然此戰僅僅是一場區域性的勝利,而且最後還是在金軍主力姍姍來遲後把寧波給丟了,但歷史意義卻比較大:
1.為逃往到東海的趙老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宋廷領導核心的安全轉移。
2.以步兵為主的南宋軍隊並未採取
《岳飛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第4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