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0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海音創作的個人風格,也是在其民族化的基礎上形成的,那就是:樸素、自然、淡雅。

一說起樸素、自然、淡雅,人們常常只想到作品的語言文字,其實,它主要表現於內容的實質,如作品題材、結構、情節的選擇,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真摯自然篤誠,當然也包括語言文字。林海音筆下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沒有刀光劍影的鬥爭,她寫的都是身邊事、兒女情、母子愛、師生誼。這些,都是平淡無奇的,她卻能對這些平淡的日常生活作出不平淡的處理,寓深意於質樸之中。宋代詩人梅堯臣說:“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淡難”,散文、小說創作何嘗不是如此。《思冰令人老》寫的是作者在臺灣旱冰場觀看白雪冰團表演時的所想所盼,卻落筆於“我們是從有冰雪的地方來,仍當回到有冰雪的地方去。”這篇文章是那樣質樸、單純,內涵豐富、厚實!小說《城南舊事》,寫的不過是宋媽、小偷、瘋女秀貞,蘭姨娘、父親等人的生活命運。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海音卻能“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羅丹藝術論》)。因此,她透過來媽喪失一雙兒女卻仍然善待東家孩子,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透過瘋女的表面看到她本質上的可愛可親可憐;透過小偷的“可恨”,看到他的無奈和可敬,因為太窮,他得讓母親吃飽和讓弟弟讀書;透過蘭姨娘的現在看到她苦難的童年;也透過父親接濟革命青年和導致父親身亡的事實,看到父親的所愛所憎。作者正是從這些人們司空見慣的人和事中,發掘出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但是,這麼美的人,這樣令人難忘的事,這樣令人懷念的地方,都離“我”而去了,作者對祖國故土的思念之情,也就躍然紙上。作品的深刻主題正是透過這些平凡的題材表現出來的,而且正以它的豐富內蘊,它的含蓄,它的深邃而撥動讀者的心絃。大陸去臺人員思念鄉土親人,更是極普通極常見的事,《晚晴》透過一個老人寂寞思親和他的朋友——也是老人因有家不能歸而“投環”自殺的描寫,把盼望祖國統一的灼熱主題,深埋在思親的質樸文字底下,從而引起讀者無盡的遐想和強烈的共鳴。

這種樸素、淡雅、自然的風格,表現在人物塑造上,更為突出。她筆下的人物,不是淡色素描,就是工筆細雕,她從不用濃墨重彩把人物嵌進油畫裡。

林海音的小說,其情節結構,也有一種“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質樸美。就像生活中原有的樣子,作者不過把生活中的活人真事搬上紙面而已。這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結構藝術,當然是作家深思熟慮、精巧構思的結果。生活是豐富多采的,她的作品在結構上也力求變化多端,給人種種新意。有的以書信體結構情節,突出人物的心靈美,如《蘿蔔乾的滋味》;有的用講故事的方法構小說,如《婚姻的故事》,作者把幾代人的不幸婚姻,講得詳略得當,寫得真切感人;有的以曲折迂迴的方式表現主人公命運的多變,如《燭芯》;有的開門見山直敘赴宴的感受,如《春酒》;有的順寫(《繼母心》);有的倒敘(《初戀》、《蘭色的畫象》);有的倒述、插述並用(《某些心情》);有的採用幾個人物分別立傳的結構方式(《我們的爸》);有的直敘到底(《一件旗袍》、《臺北行》、《陽光》);有的簡潔明朗,像速寫,如短篇小說《再嫁》、《冬青樹》;有的鋪陳委婉,如長篇小說《曉雲》)。即使都是長篇小說,也因不同題材而採用不同的結構方法,如《城南舊事》透過五個系列故事表現一個主題:故上之戀,別離之憾。《春風》則透過兩個朋友的不同命運為主次線索的結構方法,表現由大陸去臺灣的知識分子事業與愛情之間的矛盾。《孟珠的旅程》則採用一種更接近於散文的寫法,因而顯得更為自然、質樸,並帶有一種女作家所特有的溫柔細膩的筆觸,將歌女的悲歡,姐妹之情,男女之戀,都在舒徐動人的敘寫中得到最完美的藝術體現,讀來令人思緒萬千,感慨不已。

林海音作品的質樸自然,還表現在她深摯感情的自然流露。她不像一些作者忸怩作態故作多情,而是把自己火熱的心、全部的情熔於作品,把自己的愛與恨傾注在人物的際遇中。這種感情首先表現在她對祖國的深情眷戀上。她許多寫北京風土人情的散文和以北京為背景的小說,都是鄉愁國戀的見證。但在正文中卻不露痕跡,而讓這種真摯誠篤的深情,自然流露於字裡行間。而以臺灣為背景的小說,則讓這種情感湧溢於她筆下人物的思緒中:

立明切然沒有聽見,他的思緒飄得很遠。他在想幼年去過的 西湖和昆明湖。記憶裡,昆明湖好像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女作家》 第7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