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水泥成了 (第1/2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日後,秦剛突然想起二十天前在孵房外牆試驗的水泥。當初他所用的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主要的缺陷就是養護時間要非常長,差不多需要這麼多天才能看出效果,也就是能夠達到水泥應該有的強度。 於是他趕緊過去檢視,就在灶臺煙囪的外側,抹了三塊四四方方的水泥面。 秦剛找了根鐵棒,小心地敲擊著三塊不同標記的地方,都已經非常堅硬了,在逐漸加大敲擊的力度並對比之後,還是發現他最初定的灰渣與生石灰三比一的那塊最為牢固。 嗯,這也說明最初記得的那個比例問題不大。 這時,秦水生不知什麼時候跟過來了,他也很好奇地看著這三塊又白又硬的牆面,問道:“剛哥,這就是你前些日子說過的水泥?我看它現在怎麼那麼地像石板啊!” “對,你也看出它像石板了吧!水生,你趕緊去請秦掌事過來看看。” 一會,秦規匆匆趕來,聽水生說是秦剛有請,想著一定是很重要的事。 “規叔,您過來看看這個東西。”經過這幾日的相處,秦剛正漸漸被秦家莊所接納,他也習慣於彼此間這種更顯親暱的稱呼了。 秦規也是第一回注意到這裡,他好奇地用手摸了摸,又接過秦剛手裡的鐵棒在牆面上先是輕輕敲了敲,在其眼光的示意下,又使勁地敲了敲,便奇道: “這東西像是石板,卻又不像是石板,是什麼時候豎在這裡的?” “是水泥,我和剛哥一起弄出來的。”水生難得能夠搶到回答問題了。 “水泥?水泥是什麼東西?” 秦剛接過話說:“前幾日我和秦老太爺聊莊裡水災應對的事情時,就曾說過,一旦我們可以透過養鴨醃蛋,商貿賺錢之後,便需要築壩修堤,以應對水災。而水泥就是做這些事情裡,最重要的一種東西。” 因為水泥的原理不太好直接解說,於是秦剛便換了一個角度先來問秦規:“規叔,你能告訴我,咱們莊上的磚窯為什麼現在不再燒了嗎?” 秦規知道他的話題會在後面,便耐心地先回答道:“當年修磚窯,就是圖的後山全是黏土,取土燒磚花不了多少錢,又很方便。但是這磚塊砌成的牆不能太高,高了會不穩,也就是一開始蓋些房子使用,等莊子裡的房子蓋完後,這磚窯也就沒有傳什麼大用場,當然也就停了。” 燒土製磚在秦漢時期就已非常成熟,所以才有“秦磚漢瓦”的說法。剛才秦規說的磚塊砌牆高了不穩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缺乏實用的粘合劑。 在水泥出現之前,中國人修建磚石結構的建築,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使用黃泥或其它的泥漿,只能勉強在磚塊之間形成一點粘合力,經不起大力衝撞,甚至被風侵雨蝕一段時間後,就容易會出現穩固下降的問題。 另一種就是魏晉之後,有工匠無意中發現將糯米湯與石灰砂漿混合,就變成了一種異常堅固的建築粘合劑。用它來粘合磚石,在完全乾涸之後,磚牆會變得非常地堅固。 而這種方法的缺陷也十分明顯——成本太昂貴了。 普通人連吃個米飯都顯奢侈的年代,你要使用更貴的糯米來熬製米漿再砌牆。這也只能是皇家宮殿、達官府邸以及少數軍事要塞才有可能、也有實力採用。 其實古人在這時距離混凝土的實踐使用就差了一點點的距離,在這種糯米石灰漿的應用中,人們過度地理解了糯米漿的功效,總覺得最終的砂漿粘結得那麼牢,一定都是那種感覺本來就很粘的糯米起了作用,卻不知裡面的石灰石起到的作用更為關鍵。 現代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就是石灰石與黏土,這兩種材料都不難找,然後就是加入鐵礦渣與煤粉後進行高溫煅燒。後面的材料以及煅燒工藝都是為了提高水泥的標號也就是強度。 像秦剛之前的操作,就直接用了現成的瓷片、磚礫磨粉而取代,它的好處是製作的時候,可以省去了煅燒,最終的強度基本上很相近。缺點則是,前期的加工時間太長、以及等待水分乾涸之後需要更長的等候與養護時間。一般只會用的小面積的、應急情況下。 秦剛點了點頭,便重新回到了先前討論的話題上:“我們現在的房屋,要麼就是用木板與草泥修建,根本耐不住普通的雨水的浸泡,要麼就是磚塊砌成,一般雨澇還好,大水一旦來襲,絕大多數的房子都逃不了牆倒屋塌的命運。我們在天災面前,命運猶如螻蟻一般。但是……” 他指了指眼前的這幾塊水泥牆面,繼續說道:“要是我們都改用這種水泥來砌磚修牆,磚塊之前就會牢牢地粘接在一起,不再懼怕一般的大水與暴雨。甚至,我們在一開始時,還可以索性在莊外用水泥加磚塊修成一道防水的牆壩。就算是遇上水災之年,直接將大部分的洪水攔在莊外。這樣的話,外可攔住大水,內可加固房屋……” “是啊是啊!”秦規不由地激動了起來,打斷秦剛的話問道:“剛哥的這種水泥是從何而來?造價幾許?如何才能造出?
《大宋風流才子小說詩詞》 第17章 水泥成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