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4章 適彼之樂土 (第1/2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剛回到處州之後,收到了章楶給他寫來的信件,主要提到了朝廷計劃要對整個兩浙路官員作一番統一調整。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隨著新黨對於朝政的進一步把控,章惇眼下迫切需要對一批之前已經出力賣命的黨徒進行論功行賞,尤其是之前做事做出成績的,都需要有一定的提拔。而且,一般情況下,大家總是希望去一些富庶的地區,或者直接入京成為京官。那就必須要把原來的好位置騰出來,安排到像是處州、溫州、台州這樣的常常用來安置貶官的地方去。 於是,這次擬派來知處州的官員叫劉涇,字巨濟,總體上算是偏向於舊黨的官員,更由於他個人因為喜歡並擅長書畫,在京城時,一直與米芾、蘇軾等人是書畫方面的好友。於是,在這一輪的調整中,也算是要靠邊站的人。 劉涇在元豐年間曾官授太學博士,在元佑元年時遭御史王巖叟彈劾,以不協眾議罷知咸陽縣。後通判成都府、知坊州等職。這次,乾脆就直接被派到處州來了。 到處州任知州,對於劉涇來說,不是一個太好的安排,但是對於在這裡的秦觀而言,倒卻是一件相對還算不錯的結果。畢竟算得上是能夠進行照顧的舊相識了。 而目前已經在處州代管州事很長時間的通判李堯,終於等了自己最終的因功升遷——由於原先的知溫州官員的調動,他被提拔接下了權知溫州的好職務,不僅是如願以償地在官職上前進了一大步,更是在城市上要比處州好了許多。 只是新擬任兩浙路轉運使的胡宗哲卻是一個新黨投機分子,章楶也不甚喜歡這個人,在信中特意提醒秦剛對此人須多加註意。 “老師,我此次入京之前,官家大饗明堂,寬赦天下,卻獨獨不赦元佑黨人,可見朝堂此風難以扭轉。弟子只恐接下來的形勢會更加糟糕,即使有章運使的承諾在先,也會有難有迴天的那一天來到。”秦剛在介紹完這些情況後,不無擔心地說道。 “哪裡的話!為師可不擔心自己這邊的事。徐之你此番進京,能夠越次入對,可見官家對你的器重。你只須認真做事,報恩於君主,就不必擔心自己的發展。”秦觀卻是不以為然,一心為了秦剛眼下的仕途順利而高興,“而且,你又能得到質夫的賞識,那便是在官場上有了貴人之提攜。為師的這點小事又能算得了什麼!” 秦剛思考了再三,還是決定將自己自京城回來的半路上臨時作出“登陸並開拓流求島”的決定,以及之後在明州大黃島的一番安排,向秦觀和盤托出。 饒是秦觀之前對於趙駟跟著秦剛在處州折騰出的動靜已經有了不小的心理準備,但再與此時所說的“登陸流求”的計劃相比,依舊是震驚無比,以至於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秦剛知道,自己的老師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並理解,於是沒有再開口,只是默契地在等候。 “徐之,你可知你將要做的事情會是什麼嗎?”良久,秦觀才艱難地吐出這一句問話。 “我知道!但絕非老師所想的那般。”秦剛堅定地回答,進而解釋道,“流求乃無主荒島,化外之地。人非走投無路,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那種地方。此次進京前,我在杭州與潤州有機會調閱了這幾年的江淮田賦之情況,老師可知,在這表面的盛世豐年底下,到底會是如何地朽壞與不堪?就說今年,我們四海銀行發放出去的青苗貸,能夠幫助到近九成的農民因此而渡過了一年中最難熬的關口,並熬到了秋收並償還了這筆貸款,這是我報給朝廷的資料。但是之後呢?這些農民好不容易因此節省下來的可憐一點開支,卻又在無休止的秋冬徭役以及無端上漲的田租中被剝奪怠盡。最後,還是有大量的農民無奈地被迫賣掉了他們的土地,兩浙路今冬的失地流民至少要比去年還要增加兩成。” 這樣的資料與情況令秦觀再次地震驚不已。 “包括這些栝蒼山中的山匪,老師你都接觸過他們。在入山之前,他們都是良民,都是願意自食其力的百姓,就是因為沒有了土地,又找不到謀生的活計,唯有去當土匪才有可能換到一口飯吃。所以,您也看到,之後只要能有幹活的作坊收留,他們哪裡還願意留在山寨中?” 這點秦觀是親歷之人,他無從反駁。可是這麼多來的儒家教育,讓他永遠只會去尋找自身的問題、承諾對於皇權的絕對順從,就連像秦剛這次只是簡單地迴避出海,卻仍然是他固有觀念中所絕難接受的。 “老師還記得詩經魏風中的那首《碩鼠》麼?”秦剛提及了這首詩後,便順口吟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是啊,秦觀突然發現,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世界觀,在弟子引用的這首《碩鼠》面前,一下子蕩然無存了。 秦剛的做法的確無可厚非。 秦觀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子,從一開始起就無意於官位與權力。在這個大宋王朝,

《大宋風流才子小說詩詞》 第174章 適彼之樂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