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1章 小探鹽州 (第1/2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是好在章楶有了“強行畢業”的規定,渭州講武堂才能夠接收更多的學員,也才能讓麻雀戰法更廣地在西北諸路全面開花應用。 正如秦剛所設想的,當一群群“麻雀戰隊”在西夏邊境處時時“覓食”之後,西夏突然發現,它所遭受到的損失,並非只是簡單地被搶去一些牛馬人口那麼簡單,而是整個邊境的戰爭生態都被嚴重改變了。 過去,靈、夏、綏、銀這四州之地,不僅成為西夏為防範大宋入侵其首府的戰略縱深空間,而且還會因為生活在這片曠土上的諸多蕃民,可以為他們不時東拓南侵時的軍事出擊行為,持續地提供著軍糧、馬匹等等物資,更為重要的便是,位其更南的洪、宥二州的羌戶蕃民驍勇善戰,更可時時從中徵用兵力,從而足以對抗大宋的西北六路。 然而只是短短這幾個月下來,西夏的這些地方官府已經明顯地發現:軍糧徵不上來了,軍戶也開始不斷逃散了,在監軍司多次拒絕了下面的州縣求援資訊後,竟然出現了整村整村的人口都開始消失了。 有人說,他們都被目前窮兇極惡的宋兵抓回去說是交什麼“課後作業”了! 也有人說,他們認為西夏國已經放棄保護他們了,所以就整體跑到南邊去投奔大宋了! 西夏國的主戰派們開始坐不住了,他們第一次發現:透過假裝和談來拖延時間,以前曾是他們的專利,如今已經被成了宋人玩弄他們的好把戲。 一方面,他們開始在國內朝堂上要求和談派加快談判程序,至少要談出個階段性的成果,以壓制如此邊境地區此起彼伏的麻雀戰。 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密令東南方向的各個監軍司裡的心腹,捕捉一切可靠的戰機,爭取創造一兩次的軍事勝利,以便配合接下來的和談中能多多索要條件。 只可惜,秦剛與章楶同樣也是這樣子想的。 趙駟到了環州,雖然他的官職只是環州兵馬巡檢,但在邊境之州,兵馬權往往會更重於治權。更由於知州秦剛不在,手頭的印信等物便一股腦地交在了他的手上,實際上便是由他接管了環州的大部分治權。 好在趙駟已有在保安軍的經驗,他所不擅長的政務之事一併交給各個參軍底下的學生,更不用說,現在還有了一個老朋友金參軍,而他則一門心思地整頓環州現有的兵馬力量。 時間緊迫,趙駟雙手齊下,一手令李二鐵將斥候隊的精銳俱向北撒出去,全面滲透進入西夏的韋州、鹽州等地收集情報,另一手則開始按照自己的練兵之法,重訓環州禁軍。 种師中離任時,雖然帶走了自己的親兵,但是環州的軍隊中還是保留有濃烈的種家風範,士兵的基礎戰鬥力都不錯,作風彪悍,敢打敢拼,這點是令趙駟還是比較滿意的。 從神居兵的改造開始,再到處州的歷次戰鬥,一直再到鄜延路的大小戰鬥下來,趙駟終於領悟並理解了秦剛的軍軍作戰思想原則:少傷亡,或者更準確地講是少死人! 因為實踐中,恢復戰力的傷兵更容易成為經驗豐富的悍兵。 秦剛的這種思想原則並不僅僅是因為他來自於更加註重每個人生命的後世,而是他仔細分析對比了中國古代所有著名的強軍、常勝軍之後得出來的一個結論。 他們表面上的共性就是人數未必很多。例如: 南朝白袍軍,七千人北伐,大戰四十七場,全勝! 再有此時尚未興起的北方遊牧女真族,從金到清,便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傳說! 在他們經歷的幾十甚至上百場的戰鬥中,如果每場戰役都要死傷上百人,歷史就不會再有他們的傳說了。 還有那席捲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但凡每一戰都有成百上千的傷亡,他們就會連蒙古草原都難以走得出去。 “打仗!總是有要死傷的!”這句千古真理只說出了一半,另一半的實質便是:“這裡的死傷,主要應由敵人來承擔!” 從這裡,秦剛突然發現一個真相: 在真正的職業化計程車兵面前,喪失了戰鬥意志計程車兵與沒有經過訓練的百姓平民一樣,只是被一邊倒屠殺的物件。 兩個顯著的例子: 重甲騎兵的衝擊,可以忽視普通軍隊的任何反擊與反抗,只要馬匹不倒,士兵不精疲力盡,再多的普通軍隊也無法阻擋他們的衝擊與屠殺力量! 弓箭、火油等物充足的城堡,只需要可以覆蓋城頭的有限防禦人手,無論再多的攻城力量,都會反反覆覆地在城下以固定的頻率消耗完自己部隊士兵的生命與所有進攻手段! 因此,秦剛告訴趙駟,要想有強軍,數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兩個標準: 其一是訓練,讓自己軍隊中計程車兵,都需保持有超過對手一截以上的強大能力,在單兵遭遇的情況下,輕鬆擁有碾壓對手的實力!這樣的精兵,即使是支付好幾倍的軍餉,也是一種戰略投資的節約。 其二是裝備,最好的偵察工具,最強的防禦手段,最猛的進攻銳器,以這些裝備工具的不斷增強,以彌補每一個士兵身為血肉之軀所

《大宋風流才子小說詩詞》 第211章 小探鹽州(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