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易邊臣 (第1/1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卷六·末遼】 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遼·蕭觀音 《懷古》 ======== 耶律洪基,契丹人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這位既偉大、又昏庸;既仁愛、又殘忍;既嚴肅、又荒唐的帝王。 他在位四十七年,僅次於在位五十年的遼聖宗。 或許就是因為他的漫長執政時間,各種各樣看起來絕對矛盾、絕對對立的事情,卻都能在這位契丹帝王身上完美地聚集在了一起——簡單地說:一種口味的菜吃膩了,索性反一種味道吃幾天,老實了太多年的人,止不住也會放蕩幾天。 當然,對於耶律洪基來說,他有一個根本性的弱點,就是性格仁慈,盲目依賴仁政,以至於他在明面上會將對面宋朝的宋仁宗視為一生的偶像。 這位性格仁慈的大遼皇帝,對待臣屬非常地信任,只可惜,先後的信任都用到了兩個有遼一朝都極其有名的大奸臣身上。 一位叫做耶律重元,一位叫做耶律乙辛。 耶律重元帶著自己的兒子耶律涅魯古想要發動兵變,大臣多次提醒,洪基皇帝就是不信,直到這對父子都設下埋伏想刺殺他時,才被他確信後,趕緊下令平叛並處死了其一家。 一轉眼,耶律乙辛又上臺,此公吸取了教訓,表面忠誠於皇帝,然後想方設法地先去瓦解皇帝的周邊勢力: 先是誣告洪基皇帝的皇后蕭觀音私通宮人搞外遇,被耶律洪基一氣之下賜死。然後又說太子耶律浚想謀反,在被囚禁後,很快就派人暗殺了。接下來耶律乙辛又想趁皇帝遊獵的時候謀害皇孫耶律延禧。 耶律洪基這時才察覺到信任錯了人,才罷黜了耶律乙辛及其黨羽。然後,在耶律乙辛企圖南逃宋朝時,將其誅殺。 令人無語的是,即使是如此,耶律洪基仍然不改他那仁慈糊塗的脾性,對於往日追隨耶律乙辛的一些黨羽,但凡被哭訴認錯之後,竟然也就放任不咎了。 比如耶律合魯與耶律吾也這兩兄弟,都是過去耶律乙辛的死黨,被其國人稱為二賊。 但是在耶律乙辛倒臺後,兄弟倆跑到皇帝那裡痛哭流涕地表示自己是受了對方的迷惑,現在已經醒悟過來了,並表示一定會堅決與乙辛餘黨勢不兩立。 耶律洪基居然也就相信了他們,先是任命了哥哥耶律合魯繼續做了幾年的北院大王,直到他在任上去世。並在大遼壽昌三年,也就是大宋紹聖四年六月時,任命了弟弟耶律吾也為南院大王。 當年遼太宗為了推進官制改革,朝廷分為北南兩院,北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分設兩院大王。但是這北院與南院都是位於上京臨潢府,兩府大王也只能留在上京。 而遼國最多漢人聚集的南京道,也就是大宋念念不忘的幽雲十六州地區,最高行政長官為南京留守事。 一般來說,歷任南院大王大多都會兼任同知南京留守事,便就可以去最富饒的南京析津府【注:大遼的南京是指今天的北京,也稱燕京】上任。但是,現在任該職的卻是燕王妃的叔叔蕭得裡底,而燕王耶律延禧正是當今的皇孫,既定的大遼皇儲,這便讓耶律吾也無法遂意了。 蕭得裡底的祖父蕭孝先就曾做過南京道的統軍使,算是在南京道經營多年,擁有了在這裡最多的肥美牧場與大量的土地、牧奴與農奴。 蕭得裡底胸無大志,對內極具諂媚之舉,對外卻又據傲無比,他在析津府的日子卻是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政事、不修邊軍,而這倒卻是給了南面的大宋河北河東等地有了兩三年的相對安穩的日子,而恰恰就是這兩三年,大宋在趙煦的銳意進取之下,在西北一線,將西夏打打節節後退,以至於李乾順親政之後,屢屢遣使向遼國求救,並請遼國出面調停。 所以,遼國一面遣使處理此事,一面也覺得應該在給大宋加強一些軍事壓力。於是將原知惕隱事耶律郭三任為南京統軍使,總管南京道兵馬軍事。 這耶律郭三是個絕對的好戰分子,之前一度征討過叛亂的阻卜【注:遼對蒙古各部落的稱呼】部族而立功。而在他到了南京道就任後,一是看著南面宋朝的富饒物產而眼饞不已,二也沒把懶於理政的蕭得裡底放在眼裡,一直就謀劃著想找點機會製造邊境摩擦,為他縱兵南下劫掠找點理由。 而在他到任的第二個月,機會就來了。 澶淵之盟之後,根據盟約,宋遼邊境必須要保持原樣,未經雙方同意,不得擅自修建任何新的城、寨、關、隘。對此,遼人倒是一直遵循得不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擔心宋人會有膽量向北邊打。反倒是宋軍一直對於一馬平川的河北邊境防線而憂心忡忡。 紹聖四年年底,霸州北門外有一橋,因夏季發水被沖壞,在進入冬季農閒時,宋朝的州府便開始安排人手對這座石橋進行修復施工。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宋風流才子小說詩詞》 第233章 易邊臣(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