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7章 默契代價 (第1/1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煦既得秦剛允諾,自是大喜,又重新讓秦剛入座,便講起了明天在文德殿大朝會的安排。 此前章惇已經遞上了兩本與秦剛有關的摺子,一本自然是對他的封賞建議: 章惇以政事堂的名義提議對宋夏的紹聖和談正副使二人必須予以重賞。 給章楶的封賞建議是擬加樞密直學士,擢中大夫! 給秦剛的封賞建議是加直龍圖閣、擢朝奉大夫! 章楶的封賞先不提,而對秦剛的這次提拔將意味著他的寄祿官正式進入了緋服官員之列。 只是光看這份摺子,別以為章惇對秦剛的看法已經完全轉變,這只是他所擅長的“大棒加糖”中的糖,而另一份摺子則是兇相畢露的大棒: 擬將秦觀再徙郴州。 秦剛此時從趙煦口中聽得此折內容,不僅驚呆了! 章惇如今可是如日中天的朝中獨相,竟然還不肯將秦觀這個不過從八品的獲罪謫官放過,要知道此時的郴州乃是比處州更加兇險的南方蠻荒之地。 章惇自然是不會放過對於元佑舊黨的一切打擊機會,而此舉同時更可試探秦剛的心志: 當年給你的一些芝麻綠豆小官,你可能看不上,動輒便是以辭官相脅,如今你歷經波折,六品的緋服官位就在眼看,章惇倒是不信,秦剛能夠敢在百官群集的大朝會上,再行辭官之舉。 “臣願辭去一切封賞,換取陛下留中此折!”秦剛毫不猶豫地站起而言,“恩師本在朝堂紛爭之外,何苦牽連進來?此為臣之底線!” “你……”趙煦原本是能夠猜到秦剛的想法,卻是沒有料到他卻會如此直接而不加以任何掩飾,他略思片刻,開口道,“朕記得此時的知郴州乃是質夫舊人,且再許你一事,不遣走馬承受赴郴州查驗彙報。明日大朝會上章相的賞賜,隨你可接可拒。只是之後朕若對你再有封賞的話,則來換你一個‘不得請辭’!此亦是朕之底線。” 所謂走馬承受,全稱為“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乃是大宋皇帝派往各地的公開身份特務官員,負有監察本路將帥、人事、物情、邊防及州郡不法事之責,“事無鉅細,皆得按刺”。每年一次赴闕直達奏事。如有邊警急報,不時馳驛上聞,並許風聞言事。 趙煦說不派走馬承受赴郴州查驗,其話意已經十分露骨,也就是說,由於章惇的緣故,這道貶令他不得不透過,但是具體到了郴州的那個人是不是秦觀?或者說是秦觀本人是否真的在郴州,這就要看秦剛與章楶加上那位知郴州的故人是如何安排的了! 秦剛本來就是一個務實之人,既然趙煦說了他的底線,而這其中的操作空間完全是可以免除讓秦觀去郴州受苦的實際,當下便拿定了主意,一口應下。 八月十五,大朝會。 京官不一定都能是朝官,只有到了正八品以上,才有機會參加朝會,上殿見天子。 在北宋,官品相對比較貴重,想一想滿腹經綸的秦觀,就算是他老師蘇軾使足了勁地提攜,也才從八品,雖為京官但卻上不了朝。 滿朝文武能在正八品以上的,只有千餘人左右,而且還有去除大量像章楶這樣在外任官的,平時能夠參加每月兩次大朝會的,也就四五百人。 第二天的四更剛過,城南驛裡的秦剛就被章楶催著起身出了門,而門外路上居然就已經有了與他們一樣需要趕去早朝的其他朝官。一直到了御街之上,便看到了從城中各處彙集而來的大批的上朝官員。 而且此時走在路上的不僅僅只是官員,還有依據他們的身份、官品不同而人數不等的元隨跟班。 比如,此刻正在御道的另一邊浩浩蕩蕩有著百餘人之眾的一支隊伍,前面除開道之人外,有兩名腰繫金帶的朱衣吏舉著一頂清涼傘,傘下的騎馬之人勿需猜測,便是當朝之獨相章惇了。 隔著中間的御道,秦剛他們這邊的一些朝官也免不了會對著那邊的陣勢有些竊竊私語,章楶倒也留心看了幾次秦剛的臉色,竟然發現他的臉上既無驚訝羨慕之情,又無嚮往或惱怒之色,不由地心裡暗自感嘆,這個年輕人的心性,當真是不好猜測啊。 秦剛他們來到了宣德門前,這裡的正門在非天子出巡時是不會開啟的。百官都從其側門而入。 除了章惇有宰相的御賜之權,可以騎馬進入,其餘百官只能下馬步行。 宣德門進去,便是正面的大慶殿廣場,大慶殿是皇城中最大的宮殿,只有在每年的正旦、冬至這兩天的大朝會以及其它極重要的朝廷大典才會啟用。 此時百官便向左手穿過廣場上的一道橫門,來到了文德門前,在這文德門後,便是每月兩次舉行朔望大朝會的文德殿。 秦剛跟隨章楶踏進文德門之後,離大朝會的開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基本上要參加的文武百官都差不多都到齊了,他們皆是按照文武分東西兩班,按照各自官品的高低,在東西上閣門處列隊等候。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宋風流才子小說詩詞》 第217章 默契代價(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