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6章 無農不穩 (第1/2頁)

雲桐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峰接著說道:“有道是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等等,你這話什麼意思?”不等高峰說下去,谷正打斷道。

又亂用詞,不過這次倒能解釋清楚了。

高峰答道:“農是指農業,也就是糧食,沒有糧食天下就會大亂,有了糧食人心就會安定,所以才說無農無穩。工就是指手工業,泛指作坊,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縣城,有了作坊,才能製造出物品來,這些物品大到國家戰略使用,小到家庭使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強大的標誌。商就是指經商,使貨物流通起來才能促進地區繁榮,才能夠賺錢,有錢賺當然富有了。”

高峰儘量用大家聽得懂得話來進行科譜,免得再次被疑問。

只是他這個解釋又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在宋朝,雖然手工業和商業很發達,但它們的地位依然尷尬。國家雖沒有多少限制政策,卻也不鼓勵它們發展,更悲崔的是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其社會地位很低,一般是不允許他們參加科舉的。

當然,從仕這條路並沒有完全被堵死,英宗治平元年(1064)六月曾詔令:“工商雜類,有奇才異形者,亦聽取解。”也就是說,只有那些奇才和有特殊貢獻的人,才能夠從仕做官,而廣大的工商人士是無法得到從仕保證的。

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原因還是仕人瞧不起工商人士,認為他們重利而輕義,會亂了國家的朝政。在這個儒家一言堂的時代背景下,要把其它諸家的地位提升,根本是不可能的。

雖然事實上工商業在大宋已佔有很大的比重,但像高峰這樣明目提出“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的論點來還是首次。

好在這種提法只是強調它們的作用,並沒有觸碰到宋朝的基本體制和儒家的地位,所以眾人雖然詫異,卻沒有人出聲反對,更主要的是,現場坐著的大都是工商人士,他們豈能反對自身作用的提升?

高峰來到地圖前,指著上面繼續講到:“先說農,農是我縣的立縣之本,是我縣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縣南北各有一河,北為復新河,南為黃河氾濫後遺留的大沙河,兩條河流交匯於運河,由此形成了西部水少、東部水系豐富的地域形態。

依據這種地域形態,我縣可以統一籌劃,把原來各自為政的種植方式,改為西部種麥、東部種稻,成規模種植,其好處是:政策統一、便於興修水利和實施褒獎。

如此,全縣將大體分成東稻、西麥、南果、北鹽的整體格局。”

“好一個東稻、西麥、南果、北鹽的整體局面,總結得太好了。”谷正不由得拍案稱絕。

之前官府只管收稅,哪管你地裡種的是啥,更不要說對植物實施政策管理了。如今聽到高峰的分析,眾人才恍然明白,種植作物還可以這樣統籌。

“高公子所講不錯,只是國家稅收如何保證?”谷安詢問道。

谷正聽著興奮,卻忽略了一點,上交國庫的糧食,如果比照往年慣例出現了偏差,會被上憲追責的。

你這個東西南北一出來,好管是好管了,可上交的糧食肯定會變化,谷安這才有此一提醒。

谷正也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只是他不以為意,手中有錢,還怕稅不好交嗎,不過,他還是想聽聽高峰的意見。

“此事十分好辦,可有兩個途徑。一是從今往後上交之稅全部兌換成銀錢,這樣既能減少運輸壓力,也可以把糧食留在本縣,除滿足本縣定額需求外,還能做好預防災年的儲備,這是兩全其美之策。二是按往年慣例所交,按比例增減,向外縣採購糧食,如此可解除大人的煩憂。”高峰講道。

“好,先按第一條辦,若朝庭不同意,再走第二條路。”谷正拍板道。

他對高峰越來越信服。作為知縣,許多東西只能模糊地感覺到,卻沒有一點點手段,如今高峰幫他撥雲見日,就好似一捆亂麻給捋齊了一般,看上去十分舒爽。

“大人,其實農最重要的不是區域種植,也不是交稅方式—”高峰接著說道。

“噢,那是什麼?”谷正奇道。對他來說,這兩點就是最重要的。

“是土地的利用率。”高峰道。

“利用率?”谷正對這個新名詞好似明白一些,畢竟從字面上就能理解。

“對,就是一塊地能產多少糧食,越多就說明利用率越高,反之則越低。”高峰解釋道。

隨之,高峰指著地圖又說道:“我縣可用四成良田,算下來有近五十萬畝,可它除交稅外,僅僅供不

《大宋工程師江牧》 第76章 無農不穩(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