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部分 (第1/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戴馬聚源,腳穿步聯升”的時代早已過去,但是這些如時間結晶般的老店,總讓人記起他們遠去的輝煌。

有時歷史玩弄的把戲並不是消失或遺忘,而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某些東西存在。其實王府井最有歐洲風情的不是步行街,而是從1655年便矗立在這裡,其後因地震、大火而多次改建的天主教堂“東堂”。現在“東堂”還是有固定望彌撒的時間,不過因為它古典的歐式建築風格,使得這裡成為拍婚紗照的絕佳地點,腦筋靈活的婚紗照業者,乾脆在“東堂”外面放置一輛粉紅色的古董車充當背景,這種宗教殿堂與香車美人結合的景象,就像德高望重的老人配戴粉紅色領結一樣,具有令人驚奇的喜感。

王府井的得名,據說是因為這裡有王府還有水井。曾被湮埋的水井在1998年整修道路時重見天日,就位於步行街北端路西處。其實現在的王府井大街,曾被切割成三段,從東四西大街到燈市口大街稱為王府大街,燈市口西街到金魚衚衕稱為八面槽,金魚衚衕到長安街為王府井大街,“文革”時將這些路合併稱為“人民路”,1975年更名為王府井大街。在袁世凱時代,王府井大街一度變成莫里遜大街,據說原因是這位英國記者曾撰文吹捧袁世凱,為了酬謝他,莫里遜所居住的王府井大街就改為莫里遜大街了。現在從老照片中,還可以看到莫里遜和他的中國僕人在住所前的合影,當然這個位於北京百貨大樓南側的宅子,如今已片瓦不留了。

不論是精神食糧或口腹之慾,王府井一應俱全。想要買書,可到王府井書店蒐羅所需,喜歡嚐鮮可到王府井小吃街與東華門小吃街,幾個攤子下來,絕對酒足飯飽。這時再到東堂走走,便已是閒適充實的一天。

42 東單體育場歷史的轉折點

Dongdan StadiumA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文薛綬

圖何經泰

鄧雲鄉教授論北京的舊建築,說:“如果有一問:舊時北京街上什麼建築最漂亮?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牌樓。舊時北京街道上的舊牌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華瞻、漂亮的街頭裝飾建築之一。國內有牌樓的城市雖多,但與北京是無法比擬的。”

引這段話只是為了吊胃口。鄧教授說北京當年有大大小小三十五個牌樓,“可謂洋洋大觀”。可是現在怕一個也找不到了。這涉及當年梁思成同當局的一段公案,說來忒繁,表過不提。但現在逛北京,例如走到東單牌樓的舊址,仍舊值得在附近走走。牌樓確是沒有了,但在東單(“東單牌樓”的簡稱)十字路口北側,有東方廣場。這是李嘉誠投資的使北京比美曼哈頓的專案,當然可以一看。南側,似乎只是一個運動場,一個街心公園。其實,這兩處可說更有來頭。希望路過東單的諸位,瞭解北京的“曼哈頓”之餘,對這兩處地方也切莫錯過。

這一大片,原來是個空地。1948—1949年,京中戰局緊張之際,這裡被闢為機場。許多顯要人物就從這裡乘飛機南下,由此才開闢了海峽彼岸的一片天下,使中國當代歷史造成了現在的這個局面。遙想當年,袞袞諸公乘機南行時是怎樣的心情,值得後人探索。更有一些顯要人士,拒絕南下,例如陳寅恪先生,至今還惹人研探其中因由。當年的進進退退,全發生在這一小片土地上,其意義豈不大哉!

再往前若干年,1946年12月24日聖誕夜八時左右,這裡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北京大學先修班十八歲的女生沈崇離開八面槽她表姊的家,準備到平安影院看電影,走到僻靜之處,突然被兩個美國兵架住。這兩個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伍長皮爾遜和下士普利查德。他們把沈崇架到東單牌樓南側的東單廣場,大概即現今東單公園所在地。就在那裡,沈崇遭到非禮。沈崇拚命抗爭,大聲呼救,路過此地的工人孟昭傑發現後,兩次救助未成,便報警求助,才將皮爾遜等帶到警察局。這就是抗戰勝利後著名的“沈崇事件”。由這事件引起全國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更激起國共之間的激烈鬥爭。當時北京大學訓導長陳雪屏在校內宣稱:“該學生不一定是北大學生,同學們何必如此鋪張?”也有人說沈崇是延安派來的特務。後來查明,沈崇不是無名之輩,而是清朝兩江總督沈葆楨的後代,父親時任國民黨政府交通部處長。她本是胡適推薦入北京大學的。這才使得人們無話可說。

由沈崇事件引起的全國性的學生運動,可以說是國民黨政府當年在大陸全面潰敗的一個重要契機。歷史學家金衝及先生因而稱1947年是中國歷史上的“轉折年代

《在北京生存一天》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