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章 三月人倍忙 (第1/2頁)

山中老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

唐朝詩人所寫的《觀刈麥》,同樣適用於這個時代。一到五月,在關中平原及中原各國的廣大地區,農戶們都要開始忙碌夏收,為自己的口中之糧而勤懇勞作。

而在遼地,最為忙碌的反而是三月的春播季節。因為燕國處在中原的北部,由於受氣候、地理位置的影響,糧食只能一年一熟,做不到秦國等中原其他國家一年兩熟。

所以,姬康來遼地後,對於糧食就更為重視。不能一年兩熟,就透過擴大畝產,以及增大畝產糧食的做法,來補充吧!

每年三月的春播季節,在這個時代燕國的人們眼裡,看來都是最為神聖的。上至君王,下至農戶,都要放下手頭的一切,關注燕國的春播。

襄平學院自然也沒有例外,做為培養未來整個遼地官員、各部門各行業負責人的基地。春播、秋收等這些農桑學科,是所有學員們必須學習和熟知的,而且為改進糧種,也是要走到這個時代的前列的。為此,在襄平學院的周邊也被分配了三千畝的試驗田。

而院長鄒衍做為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農學家,對此可是更為重視。

站在分配給襄平學院的試驗田邊,姬康和身後跟隨的劇辛、鄒衍、魯仲連等先生們,與遼地各郡縣的官員一樣,穿著厚厚的儺戲服裝,跳完了“撒五穀”儺戲舞,向蒼天禱告完畢後。

姬康手執曲轅犁,親自下地,在襄平學院的試驗田開始了春播。然後學院院長鄒衍大呼一聲,學院的眾先生和學員們都紛紛湧入田地,手執曲轅犁,開始了武成王八年遼地的春播。

從去年開始,君侯府下令,秋收季節,凡各縣畝產最高前十戶的農戶之家,均有賞賜。各縣畝產最高的第一名,賞賜一金,然後依次類推,到第十戶也能得到一百明刀的賞賜。

看著姬康汗流浹背的樣子,田光到田邊把自己的木製水壺拿了過來,遞給了姬康。姬康猛喝兩口,還給了田光。田光又隨即給了旁邊同樣汗流浹背的石敢,石敢也灌了兩口。田光揚起脖子,把水壺內的剩下的水全灌到嘴裡,大喊一聲:“痛快”。

春播很快,學院的三千多畝地,不到幾天就全部春播完畢。

按遼地最新的度量衡,等鄒衍和魯仲連得知學院的這些田地,去年平均畝產達到近四百八十多斤,將近五百斤左右時,臉上都露出了孩子般開心的笑容。

整個遼地兩郡在三月末,就完成了整個春播。到最後,等統計數字出來,整個遼地的春播面積進一步擴大,人均已經達到十畝左右。

而在君侯府內議事的眾人,聽聞此後,一片歡騰笑語。

劇辛,鄒衍和魯仲連三個老頭,笑得眉頭皺紋都展開了。

劇辛笑眯眯的道:“公子、兩位老友,我們今年秋糧又能獲得了大豐收呀!我遼地民眾的人均畝產達到了十畝,可以肯定的說,我遼地糧食的產量,今年肯定比燕國其他地方的產量高很多。”

鄒衍笑了起來:“劇相,我遼地土地本身就非常肥沃,而我們現在所耕作的農田,也大都是水澆良田,豈能不豐收!”

姬康趕緊轉過頭來,笑眯眯地看著鄒衍道:“尤其是我們推廣了鄒衍先生,當初在我太祖時期,在燕地所採用的糞便培植方法,想讓糧食畝產不增都不可能呀!”

看著鄒衍一臉開懷的樣子,魯仲連揶揄道:“康兒,不要拍他馬屁。這個老夫成天神叨叨的,觀天瞅地。別的不行,但培育糧種還是有一套的。”

大家聞聽此言,都大笑起來。

三月的秦王嬴稷更沒閒著。就在遼地姬康等眾人、在歡慶春播田畝擴大之際,秦國都城咸陽的秦王宮內,秦王嬴稷正在看著牆上掛著的一幅地圖。

秦王嬴稷眼光盯著地圖上,秦國東邊的韓國山川,摸著頜下已經發白的鬍鬚,久久沒有出聲。

而秦相範睢也站在秦王的身後,與嬴稷一樣,在看著地圖上韓國的山川河流,眉頭微皺,一直在思索著什麼。

從圖上看,韓國的地形猶如姬康前世的“啞鈴”。而北部上黨地區是“啞鈴”的一端,南部都城新鄭地區猶如“啞鈴”的另一端,而陘城、南陽、野王等城如“啞鈴”的手把一樣,把韓國的上黨和新鄭兩個地區連線起來。

《大燕公子太監了嗎》 第一章 三月人倍忙(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