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6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外華僑的捐獻、購債、僑匯、投資,對祖國抗戰起著巨大的作用。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長何應欽在1940年國民參政會上的報告被露,1939年全國戰費(不含敵後戰場)為18億元,而當年華僑捐款及僑匯即達13億元。此外,華僑還捐贈了大量物資。據統計,在抗戰的頭3年裡,海外僑胞捐獻飛機217架,坦克23輛,救護車1000餘輛,物資總數在3000批以上。尤其是華僑捐贈的藥品不僅數量大,而且品種多,質量好。同時多是根據國民政府開列的藥單捐贈的。到1940年初,華僑捐贈的藥品在1000“單位”'每“單位”藥品共50餘種,可供容納500名傷兵的後方醫院1個月之用。'以上。這些藥品對於救治抗戰中的傷病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華僑對祖國抗戰的人力支援

全國抗戰一開始,各地華僑就掀起一股回國服務、參軍參戰的熱潮。在印尼,1937年10月,莊西言、柯全壽、許啟興等人發起組織救護隊。當招募人員的訊息在報上刊出後,在很短的時間裡,報名者竟達400餘人,大大超過預定人數。在泰國,當華僑得知祖國急需技術人員和汽車司機以後,立刻有300多人報名應召。在馬來亞新加坡,許多著名醫生放棄自己開辦的醫院、診所,率領醫務人員回國參加救護隊。在菲律賓,華僑們踴躍集資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先後組織了4批戰地服務隊回國。華僑組織的回國服務團體,在祖國抗戰的各個戰場上吃苦耐勞,救死扶傷,給祖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爪哇華僑救護隊和吧城華僑救護隊,成立於1937年10月,是回國較早的華僑救護隊之一。爪哇華僑救護隊在祖國缺醫少藥的關鍵時刻,攜帶了大量抗日戰場上急需的金雞納霜(奎寧)等藥品回到祖國,並立即奔赴各個戰場救治傷員。被前線傷病員稱為及時雨救護隊。吧城救護隊隨隊帶回9輛救護車和大批藥品,於1938年6月到達武漢,並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場救護工作。以後又轉戰於長沙、桂林等地,在長沙會戰中救治了大量傷員。

菲律賓華僑勞工團聯合會回國慰勞團成立於1939年初,團長王西雅,政治指導員沈爾七,全團23人,主要由學生、工人、店員等組成。

1939年5月,該團帶著華僑捐贈的大批藥品、100多面錦旗和一付銅管樂器,從馬尼拉出發,途經香港取道越南從廣西入境,於6月中旬到達桂林。

在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的幫助下,經湘、粵、贛等省於8月初到達安徽雲嶺新四軍軍部,爾後分別到1、第3團和第3支隊開展宣傳慰問工作。在完成宣傳慰問任務後,團員們紛紛要求直接參加戰場的作戰。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新四軍教導總隊為他們舉辦了集訓班,經集訓後,大部分人分配到新四軍各部參加敵後游擊戰爭,其中沈爾七、唐其忠、陳洛恨等人先後光榮犧牲。

東江華僑回國服務團成立於1939年1月(簡稱東團),團長葉鋒,副團長劉宣。該團成立後,由於要求參加的人數太多,在東團下又先後設立了吉隆坡隊、兩才隊、文森隊、加影隊等12個隊。

1939年夏天,東團帶著鉅款和五六十擔藥品、衣物等,經香港進入東江抗日根據地,參加東江地區的戰地服務工作。

廣州失陷後,旅居南洋的瓊崖華僑,於1938年11月在香港召開了海外瓊崖華僑代表會議,會上成立了“瓊崖華僑救鄉聯合總會”和“瓊崖華僑回鄉服務團”。下分香港團(團長範世儒)、趙南團(團長符克)、星洲團(團長陳琴)、泰國團等。全團共276人。在1939年至1940年間,該團先後在文昌、瓊山、瓊東、樂會、萬寧等縣開設醫療所,為當地軍民服務。在戰鬥中,他們曾經救治過一名被日軍刺了18刀的年輕婦女,被群眾稱為“神醫”。

有一次,日軍飛機轟炸瓊山縣甲子圩,炸傷數十人,但經瓊團醫護隊搶救,無一人死亡。瓊崖華僑回國服務團不僅以人力和技術支援瓊崖抗戰,而且不斷地從海外運回醫療器材,幫助馮白駒領導的抗臼游擊隊建立野戰醫院。

廣州、武漢失陷後,由於支援中國抗戰的海上國際交通大部被遮斷,西甫邊鏡上的滇緬公路成為中國獲得國際援助的陸上重要通道。滇緬公路由雲南昆明至緬甸臘戍,全長1146公里。沿途翻越滇西的橫斷山脈,道路崎嶇險峻,氣象變化無常。保證這樣一條公路運輸的暢通,需要大批技術熟練的司機、修理人員和護路技術人員。當時國內人材奇缺,無法滿足滇緬公路運輸的需要。

華僑領袖陳

《中國抗日戰爭史料叢刊目錄》 第1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