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收糧2400多石(36萬餘公斤),經營獲利223。65萬餘元,併為以後的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留守兵團的生產運動,開創了歷史上軍隊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先例,既改善了部隊的生活,保障了各項任務的完成,又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二、陝甘寧邊區地方武裝建設
陝甘寧邊區保安部隊和自衛軍與八路軍留守兵團,共同擔負著保衛邊區安全的光榮任務。
1937年8月,邊區成立保安司令部,統一指揮陝甘寧地方部隊和自衛軍。
8月15日,保安司令部成立,高崗任司令員,周興任副司令員,譚希林任參謀長。原陝甘寧邊區的地方紅軍和游擊隊,除一部分編入八路軍留守兵團外,其餘部分則編成10個保安大隊和若干縣保安隊,共5000餘人。1938年4月,保安司令部及其所轄保安部隊劃歸八路軍留守兵團領導。
1939年上半年,保安部隊先後改編為各獨立營。
保安部隊統一指揮系統後,加強了政治、軍事、文化教育,並取得了很大成績。同時,保安部隊還進行了自給生產,解決了部分軍需用品和日用品。
保安部隊不僅配合留守兵團肅清了邊區匪患,保衛了邊區人民的財產和生產安全,而且擔負著部分的河防守備任務,配合八路軍正規部隊打退了日軍對河防的進犯。
邊區的自衛軍,是群眾性的、不脫離生產的人民武裝。平時值勤放哨,戰時配合主力軍作戰。它既是主力軍的經常補充者,也是保衛邊區的重要武裝。
1937年10月1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和邊區保安司令部頒發《陝甘寧邊區抗日自衛軍組織條例》,規定:“抗日自衛軍系邊區內半軍事性質的群眾抗日武裝組織,同時是抗日的後備軍。”“凡邊區的勞動公民,自願執行抗日自衛軍的任務與遵守抗日自衛軍的紀律,年齡在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身體強健者,均有加入抗日自衛軍的光榮權利。”《陝甘寧邊區政府檔案選編》第1輯,檔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5~16頁。'
從此,整理、擴大與訓練自衛軍便成為全邊區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邊區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陝甘寧邊區人民抗日自衛軍的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到1939年,邊區80%的壯丁參加了人民抗日自衛軍,人數達22萬餘人,其中有基幹自衛軍3萬餘人,另外還有2。8萬餘人的少年先鋒隊。其次,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指揮系統,村設班和排,鄉設連,區設營,縣設團,統歸保安司令部指揮。每年利用冬閒,對自衛軍,特別是基幹自衛軍進行一次冬季訓練,訓練的內容有梭鏢刺殺、投彈、佈雷、射擊、盤查放哨以及偵察敵情等。自衛軍每人至少有一件舊式武器(如紅纓槍、馬刀、步槍、土槍等),以及經常備有擔架及運輸工具,準備參加戰勤工作。自衛軍在抗戰和鞏固邊區的鬥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據統計,在1939年到1940年邊區破獲的漢奸案、土匪案、偽鈔案等近千起,都是自衛軍參加或是自衛軍破獲的。在保衛邊區的戰鬥中,每次都有自衛軍參加,負責運送傷病員和給養物資等。
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力量採取主力兵團(留守兵團)、地方兵團(保安部隊)和民兵(抗日自衛軍)三結合的體制,使邊區的機動作戰、河防、邊防的保衛以及部隊鍛鍊和補充均得到全面的照顧,形成了不可戰勝的堅強力量。
第三編 舉國奮戰(1937。7—1938。10)
第十六章 陝甘寧邊區的建設和鞏固
第三節 陝甘寧邊區軍民堅持持久抗戰,保衛和鞏固邊區的鬥爭
太原失守後,日軍逼近黃河,威脅邊區安全,陝甘寧邊區擔負著正面阻止日軍渡河西進,拱衛西北北大門的艱鉅任務。
一、固守千里河防,粉碎日軍的進攻
陝甘寧邊區的東面是黃河大塹。邊區河防線北起府谷,南至宜川,婉蜒1000餘里,它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與敵後各抗日根據地聯絡的唯一通道。從1938年起,日軍向邊區河防不斷髮動進攻,企圖強渡黃河,突破西北重要門戶,切斷陝甘寧邊區與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絡,威脅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揮中樞的安全。
為加強河防的守備,八路軍留守兵團以警備第6團駐防神府地區,守備葭縣北、萬戶峪、沙峁、磐塘、馬鎮、賀家堡等沿河各渡口;以警備第8團調駐米脂,守備大會坪、螅蜊峪、宋家川、李家
《中國抗日戰爭史料叢刊目錄》 第10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