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無為”究竟是什麼?老子: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順其自然 (第1/3頁)

胡宇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為”究竟是什麼?老子: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順其自然

老子的道家思想深奧玄妙,提出“有”與“無”的概念,以及物極必反和無為的觀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有無相生的概念:老子認為,“無”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有”是天地萬物的母體,天地萬物都是無法逃脫這個“從無到有”的生滅規律的。物極必反的規律:老子發現事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天地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發展,發展到了極致就回歸到其對立面。無為而治的思想:老子主張“向無而為”,即迴歸到離虛無最近、離滅亡最遠的初生狀態。

ai總結

由頭條智慧技術生成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各派學術思想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但要說哪家學說最為高深玄妙,那肯定非道家莫屬了。然而道德五千言,微言大義,古往今來對老子思想的爭議頗多。今天筆者不揣冒昧提出一點一家之言。

一、“有”和“無”

首先,要弄明白道家思想,建議大家最好去閱讀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版《道德經》。因為通行版本的《道德經》被儒家學者篡改的地方高達700多處,而這部書又是典型的微言大義,一字之差往往是天壤之別。研究通行版《道德經》,大概是無法理解老子所說的大道的。

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解釋一下老子究竟想要說些什麼。

在書中,老子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天地間並沒有什麼鬼神存在,只有一個叫“道”的東西在主宰著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我不知道他是誰的兒子,只知道他在上帝之前就已經存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吾不知孰之子,象帝之先。)

我們現代人可以很輕鬆地理解這種觀念。但那是在2500年前普遍崇尚鬼神的時代啊,這絕對是顛覆三觀的理論,如果那時候有教會,老子一定會被拉到鮮花廣場活活燒死。

在開宗明義丟擲“道”這個概念之後,老子又在對“道”的觀察上提煉出了兩個重要規律,分別是:有無相生和物極必反。

老子認為,“無”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有”是天地萬物的母體。天地萬物都是無法逃脫這個“從無到有”的生滅規律的。

只要弄明白“有”和“無”這兩個東西,我們就能窺探那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

(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提出“有”和“無”以及“無中生有”的概念之後,又非常抽象地給我們描述了無中生有的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此外,老子還告訴我們,由“道”衍生出來的“萬物”屬於“有”的範疇,它們是同時具有陰陽兩面,也是陰陽作用後的產物。即: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人們通常把這句話理解為:萬物討厭陰的而喜歡陽的。

其實這是不對的,負陰抱陽,可以理解為“揹負”和“懷抱”,這都是母親撫育嬰兒時的狀態,母親(萬物)之於陰陽這兩個孩子,並不存在喜歡誰討厭誰的說法。老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萬物都是由陰陽兩面組成的,陰陽是平等的,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陽就沒有陰。所以他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矣。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進一步延伸開來就是,天地萬物只要屬於“有”的範疇,那它就一定會有正負兩面。表現在人類社會即是: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邦家昏亂,有忠臣。

從道德五千言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老子喜歡虛無,因為虛無的事物沒有對立面。

而對於那些屬於“有”這個範疇的事物,比如禮樂、仁義、智慧、技巧、法令、聖賢和忠臣,老子表現得異常厭惡,因為這些美好事物的出現,意味著它們那些醜惡的對立面也一定會存在。有君子就一定會有偽君子,有智慧就一定會有偽詐,有了利益就一定會有爭奪,有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就一定會勾起人們犯罪的慾望,推崇所謂的聖賢就一定會有人努力包裝自己,進而把其他人打成“不賢”來襯托自身!

所以老子才會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絕聖

《胡宇照片》 “無為”究竟是什麼?老子: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順其自然(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