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橫挑強梁(1) (第1/3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一月份的時候,新兵的體能、佇列、軍紀、旗鼓訓練完畢後,李晟基接手了前八個都挑剩下的人,組成了第九都,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在三月下旬的全軍大演武中,第九都竟然取得了第三名的不錯成績,李晟基“善練兵”的名聲便在全軍中如雷貫耳了。
不過李晟基並不滿足,包括他的第九都在內,操練的倒是有模有樣,甲冑也齊備,可惜沒有實戰經驗,他心裡還是沒底啊。
九都練成後,新的人事任命是:
第一都,都指揮使秋悲風
第二都,都指揮使惲懷楚
第三都,都指揮使嶽軍候
第四都,都指揮使高懷禮
第五都,都指揮使劉承威
第六都,都指揮使周信
第七都,都指揮使景文廣
第八都,都指揮使談謙
第九都,都指揮使李承訓,崔橫副之
馬軍方面還是與之前一樣,都指揮使姚猛,兼第一都指揮使,呼延贇副之;第二都指揮使契必信,符彥倫副之,第三都指揮使單廷貴,上官景副之。
每都一千五百人,戰時第一二、第三四、第五六、第七八臨時合成旅都,由單數團都的指揮使充任旅都指揮使,這樣一看,除了嶽軍候,其他旅都的指揮使都是橫刀都出身的人,基本上是一個橫刀都出身的配一個其他出身的。
新增加的橫刀都士兵前前後後經過半年的輪換淘汰之後,李晟基留下了五百人,本來只有三百人完全符合他的要求,不過考慮到冷兵器時代人數的重要性,李晟基最後還是稍微放寬了一些要求,將另外兩百人也留下來了。
這兩百人也都是軍中的精銳,不過在橫刀都十項考核中均有一兩項不合格。
新的橫刀都成立後,李晟基將完全合格的三百人編入甲都,由鄭恩任指揮使,另外兩百人編入乙都,由李繼基任指揮使,對,你沒聽錯,就是李繼基,李繼基知曉自己身世後,原本改成了薛繼基,不過軍內的人都叫慣了,或者是有意無意的,繼續叫他李繼基,最後李繼基也只好預設了。
新的橫刀都中,鄭恩繼續擔任火字營的頭目,李繼基擔任風字營的頭目,元豐擔任山字營的頭目。
“×字營”與“甲乙都”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平時按“×字營”編制,戰時按“甲乙都”編制。
三月底,李晟基決心帶橫刀都、第九都、劉承威的第五都、契必信的五百騎兵進行一次長途拉練。
第九都每個士兵的揹包(用雙層麻布製成,外面一層塗了桐油用來防雨)裡,除了衣被、雨披外,還裝了十斤乾糧,可供五日之用;橫刀都、騎軍都各自多帶了一百匹馬,每匹馬馱載糧食、豆料一百斤,一共兩萬斤,每步軍都的工兵都一百兩改裝後的獨輪車可裝載糧食一萬斤。
三萬斤糧食,按每個士兵一天兩斤計算,可滿足第九都、騎軍都、橫刀都兩千五百士卒六日之需,加上士兵揹包裡自帶的糧食,維持十日的作戰需要不成問題。
因為剛過農忙季節,又徵調了八百民夫,趕了四百輛大車,每車可運糧一千斤,可滿足四千大軍五十日之需。
李晟基計劃出井陘道,然後沿著鎮州到易州的驛道北上,到易州後再越過飛狐道進入蔚州,再經過平陘道進入代州,最後經忻州回到平定州。
三月底,四千大軍從平定州出發。
李晟基帶著橫刀都甲都、騎軍都、第九都先行一步,劉承威帶著第五都、橫刀都乙都押著輜重跟在後面,與大軍保持著一日的距離。
出發前李晟基也對可能遭遇的情況進行了反覆推演,北上最有可能遭遇的是義武節度使楊光遠的軍隊,到易州附近時又可能遭遇盧龍節度使趙德均的軍隊,不過理由他都想好了——去媯州送糧,如果真要動武,他也求之不得,以劉承威區區一都人馬押著四十萬斤糧食,未嘗不是一個誘餌。
總行程大約一千里路,李晟基計劃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走完這段行程。
像這種大規模的“拉練”不可能全軍出動,其它各都人馬就只能窩在平定州自己演練了。
第九都中,負責弓弩部隊的是摩天寨的老人姚靜,負責長槍、刀盾的是崔橫。
姚靜還好說,他心氣不高,現在能指揮三百弩手、三百弓箭手已經很滿足了,崔橫心裡就有些不平衡了,作為全軍的副總訓練官,還是橫刀都的出身,最後竟然一都的指揮使也沒撈上。
不過看到李晟基親自訓練第
《漠唐TXT》 第四十四章 橫挑強梁(1)(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