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旅遊巴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怎麼又扯上了老賢木的老師?這麼好的“文化大革命”是那麼偉大的毛主席發動的,為什麼把老賢木的研究工作也當做革命的物件呢?他無法排斥和否定“文化大革命”,但也決不能放棄和拒絕老賢木……
這天,動員會從早晨開到下午兩點,突然有一名女生暈倒在地,隊伍裡出現一陣騷動。馬校長即刻指揮幾名教師把倒下的女生抬走,然後與李科長和紅衛兵頭頭耳語一陣,又領喊了幾輪革命口號,宣佈散會。
第七章 革命來了2(1)
對於這場革命的到來,珠璣小學的全體革命師生並不感到突兀或驚詫,甚至有一種隱約的期待和嚮往。早在數月之前,學校訊息靈通人士便獲悉開展“文化大革命”的訊息,而且瞭解到“文革”是由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的,更沒有人覺得是壞的訊息。近一段時間來,報紙上和收音機裡的報道不斷增加,偶爾從省城武漢開來的汽車也以車身的標語和撒下的傳單傳播實際革命形勢的鳳毛麟角,一般的概括是:“文化大革命”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國各大城市都開展得如火如荼,形勢大好,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只是沒有電視,無法看見那“如火如荼”的“大好”實況。這自然也是北京的高明:凡事自上而下或由點及面,先弄出一些看不見的“成功經驗”和一種“隔山震民”的效應,更有利於推動革命發展。
但形勢畢竟發展太快,讓不少的人對革命認識不足或者錯誤地理解了革命。譬如向老師,他曾經在三( 1 )班宣講過自己不曾見到的“文化大革命”,當革命來到珠璣小學後,他立刻發現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不僅膚淺,甚至存在偏差。後來,他真誠地向三( 1 )班同學作了自我檢查:革命並非那麼簡單,鬥爭非常激烈,首先要抓主要矛盾,解決“司令部”的問題,這才是大是大非——還是黨中央、毛主席英明!向老師表示,一定要認真學習,提高認識,緊跟形勢,積極革命。並以此與同學們共勉。
而他,作為三( 1 )班的學生,當日參與珠璣小學的革命後,主要的體會有五點:一是振奮——革命是及時的、偉大的;二是失落——革命似乎並不關心珠璣人民的生活狀況;三是慶幸——革命把老賢木完好無損地帶回來了;四是不解——革命間接地不贊成老賢木的工作;五是喜悅——革命看上去並不那麼枯燥無味。五種體會,使他懷有更多的期待。
在“珠璣小學的文化大革命動員大會”即將結束時,他已經想好:等會議一結束,他便去見老賢木,問他是否收到他寄往清華大學的信,並建議他今後講“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人類服務”。可是,會議結束後,紅衛兵並沒有放掉老賢木,繼續拿他做“受害的人證”,去附近各學校發動“革命”。他便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這“文化大革命”雖是好事,但實在不該耽誤老賢木的運算——難道還有比老賢木的運算題更大的“主要矛盾”嗎?
而且,革命的車輪的確是滾滾向前的,珠璣小學的“文化大革命”很快便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革命是大揭發大批判,採用貼大字報的方式。不到兩天工夫,教師辦公房被白紙黑字密密匝匝地包圍了一圈。革命初期,小學的革命是在老師們之間開展。老師們忙著開會、辯論、寫大字報,不再拿著備課本去教室。上課鈴照樣響起,同學們進到教室,見講臺上沒有老師,就快樂地玩耍,或者向窗外瞅。三( 1 )班班長楊柳青有時會從座位上站起來,號召大家讀語文書,大家埋頭狠讀一陣,不久便洩氣,又去看窗外或者逗鬧。下課了,同學們都跑去看大字報,很快便知道了一些老師們的“歷史問題”,諸如趙老師的父親是國民黨的軍醫,錢老師的叔父做過日本鬼子的翻譯官,李老師是大地主的姨太太生的……此外還學到許多新詞,如“死不悔改”、“狼子野心”、“夢想復辟”、“反動人生觀”等等,從而也滋生了不少認識,並努力要求自己把“階級覺悟”提高起來。
很快,革命就取得了第一戰役的成果。大約是“珠璣小學文化大革命動員會”召開後的第六天,珠璣小學在“動員會”原地召開了一場批鬥大會,批鬥物件是趙、錢、李三名有嚴重“歷史問題”的老師,批鬥的方法是讓趙、錢、李三人各掛一個牌子,站到臺上去低頭認罪。不過,登臺主持這天批鬥大會的不是校長馬老師,而是向雨老師。向老師剃了平頭,滿臉凜然正氣;雖然依舊英俊,但看上去臉形有些改變,令人生疏少許。他首先宣佈,根據上級的安排,由他從此擔任珠璣小學“文革”聯絡組組長。接著,他指著趙、錢、李的背脊展開一番憤怒批判,最後作出處理決定:趙留校養豬,錢回鄉
《在時光中成長作文》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