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4章 京報! (第1/5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驛卒懷揣捷報,疾馳兵部,未及門檻,已揚聲宣告:“捷音!熊經略麾下姜、侯、尤、朱四將,鐵嶺大捷,失地重歸!”

“速譯!

”一語既出,黃克瓚聞聲而出,自班房中疾步而出,目光如炬,直指專司陰文之吏。

“遵命!”

吏人應聲,手法嫻熟,驗封無誤後,即刻沉浸於密文破譯之中,猶如匠人精雕細琢。

自薩爾滸之役,努爾哈赤詭計多端,假報軍情,令大明朝廷與遼東防線痛定思痛,密文傳信再度成為鐵律。

熊廷弼更是慎之又慎,誓不再蹈劉艇覆轍,以免戰略受阻。

須臾間,鐵嶺捷報譯文已成。

黃克瓚覽畢,激動難抑,於兵部院中徘徊往復,讚不絕口:“妙哉!鐵嶺既復,進可圍殲建奴,退可制衡蒙古,熊廷弼真乃國之棟樑!”

繼而,他目光深邃,凝視軍報物資消耗一欄,火藥耗損五萬斤,火炮炸膛百餘門,不禁喃喃自語:“此等損耗,何其驚人……”

言罷,心中暗自揣測:“鐵嶺城,莫非是以血肉之軀,鑄就此勝?”

思忖片刻,黃克瓚決然下令:“速將軍報謄抄兩份,一呈西苑,一送內閣,不得有誤!”

時至正午,軍報終至朱由校御案。帝方自午睡中醒轉,閱罷捷報,淡然置之,輕啟朱唇:“兵部複核,論功行賞。”

劉時敏領命而去,心中卻暗自思量:鐵嶺之勝,意料之中。

熊廷弼治軍有方,物資充沛,士氣高昂,豈有不勝之理?

轉而,朱由校提及左都御史人選之事,劉時敏答道:“魏忠賢雖忙於南海子,東廠之事未曾懈怠。據報,官員間無異常,但京中士子多有議論。”

朱由校聞言,嘴角微揚,似有深意:“士子論政,自古有之。由他們去吧,遼東正需教化之地,或可遣之。”

劉時敏聞言,心中驚疑交加,皇帝此舉,似是不諳世事,又似另有乾坤。

他暗自揣測,或許,這正是帝王之術,靜觀其變,以待天時。

思忖至此,劉時敏悄然垂首,佯裝未曾深究此事。

京城風雲,歷來如漏網之魚,難逃世人耳目。

正當聖上審閱熊廷弼軍情之際,仁壽坊內,緊鄰隆福寺的宣政司衙門,正沐浴於午後暖陽之下。

司正洪承疇,悠然品讀著最新邸報,其上“朝事保密,禁止外傳”八字御筆,雖字跡略顯拙樸,卻字字千鈞,彷彿低語:“此等紅頭要文,切莫流於市井。”

自京報橫空出世,邸報亦順應時勢,改頭換面。

而洪承疇,數月京華遊歷,已初窺京城水深水淺。

官場席位,尤其是六部九寺之要職,宛若棋盤上精心佈局的棋子,每一動皆牽一髮而動全身。

往昔萬曆年間,黨派均衡,人選多為共謀之果;而今天啟當政,四品以上皆由聖裁,偶有朝臣舉薦,亦需皇帝親審過往,方得聖意。

此番六部共舉左都御史,規模空前,令洪承疇心生疑慮,政治敏銳性悄然覺醒。

正當他沉思之際,一陣嘈雜打斷了思緒,原是宣政司門前,書吏忙碌登記,民眾排隊購報,一派繁忙景象。

“列位有序,勿要爭搶,報上字號,交錢領條,隔壁憑條取報。”

百份一包,二兩銀子,細算之下,一文值千金,大明工業之昌盛,可見一斑。

宣政司憑藉三經廠雕版高手與內務府造紙之利,構築起堅不可摧的產業鏈,令旁人望塵莫及。

至於報紙售價,京中限五文,利潤微薄卻穩定。

至於盜版之虞,京中人自是不屑為之,畢竟朝廷報紙,豈是兒戲?

每月三版,準時而出,雕版印刷,數量充足,確保資訊暢通無阻。

回望歷史長河,報紙之興,源遠流長,自唐而宋,尤盛於宋。

彼時開封,小報風行,不畏龍顏,編排宮廷秘辛,傳播禁中花邊,其膽識與智慧,令人歎服。

宋徽宗時,更有小報假傳聖旨,貶斥權臣蔡京,雖終未明其源,卻足見輿論之威。

及至明末,報紙再掀波瀾,陳新甲家丁洩密、楊漣彈劾魏忠賢等事,皆借報紙之力,轟動朝野。

可見,報紙之為輿論之器,自古至今,皆有其不可小覷之力。

“十包報紙,銀兩在此。”

劉丁瑜袖中取出銀幣,聲音堅定,宣政司文書應聲而動。

\"爽快應承。\"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小說》 第114章 京報!(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