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5年時光,來模仿蘋果電腦的技術。然而即使到了今天,在某些方面,它們的成果依舊比蘋果電腦遜色。

在努力使機器更能為人所用的過程中,人類幾乎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到改進人與機器接觸時機器對人的感應和作出更好的物理設計上。介面在很大程度上被當作一個傳統的工業設計問題。就好像設計茶壺和耙子的人,要考慮把手的形狀、傳熱程度,並防止表面出現疤痕一樣。

設計駕駛艙是一大挑戰,不只是因為駕駛艙中有眾多的開關、按鈕、轉盤、儀表,還因為兩三種類似的感測輸入裝置可能會相互干擾。1972年,一架東方航空公司的L1011型客機失事墜毀,原因是飛機起落架沒有放下來。空中交通管制員的聲音和機上電腦的嘩嘩聲掩蓋了警告訊號聲,使機組人員沒能聽到。這真是致命的介面設計。

我家裡從前有一臺非常聰明的錄影機,能夠近乎完美地辨認出我的聲音,而且很清楚我的喜好。只要我說出節目名稱,它就會幫我錄影存檔。有時候,甚至不勞我開口,它可能就會自動幫我錄好。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兒子上大學去了。

最近6年多來,我不曾再錄過一個電視節目。不是因為我不會錄,而是因為就耗費的力氣而言,錄影的價值太低了。錄影過程毫無必要地困難。更重要的是,大家一直把錄影機和遙控器的使用,看成按鈕問題。同樣地,一般個人電腦的介面,也被當成是物理設計的問題。但是介面不僅和電腦的外表或給人的感覺有關,它還關係到個性的創造、智慧化的設計,以及如何使機器能夠識別人類的表達方式。

一隻狗在百碼之外就可以透過你的步態認出你來,然而電腦卻甚至連你就在那兒都不知道。你生氣的時候,幾乎任何一隻寵物都會察覺氣氛不對,但是電腦卻一片茫然。甚至連小狗都知道自己做了錯事,而電腦還是懵懂無知。

下一個10年的挑戰將遠遠不止是為人們提供更大的螢幕、更好的音質和更易使用的圖形輸入裝置;這一挑戰將是,讓電腦認識你,懂得你的需求、瞭解你的言詞、表情和肢體語言。當你說“Kissinger”(基辛格)和“kissingher”(吻她)時,電腦應該能分辨箇中差異。但這並不是因為它能找出聲音訊號上的微小差別,而是因為它懂得你的意思。這才是好的介面設計。

今天,人機互動的負擔全部落在人的肩上,就連列印一個檔案這樣家常便飯的事情,都可以把人搞得疲憊不堪,簡直就是裝神弄鬼的巫術,而不像體面的人類行為。結果,許多成年人掉頭他去,自認為是不可救藥的電腦盲。

這一切都將改變。

漫長的旅程

1968年,阿瑟。克拉克和斯但利。庫布瑞克(SianleyKubrick)因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記》同獲奧斯卡獎提名。奇特的是,他們在拍完電影之後才出書,克拉克得以在看過初剪的毛片後,修改他的小說手稿。(電影是根據更早的一個故事版本拍攝出來的。)影片使克拉克可以根據電影場景模擬書中的情節,並錘鍊原先的構想。在這本書付辛之前,他已經實際看到和聽到了他的構想。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筆下的主角——一臺名叫HAL的電腦,能如此出色地描繪出未來的人機介面的原因(HAL同時也是致命的)。需要說明的是,HAL的名字與IBM無關(有人推測出比H、A、L恰好分別是IBM前面一位的字母)。HAL的語言能力絕佳(能聽懂別人的話,也能清晰地表達),見解超凡,而且十分幽默,這表明它的智商很高。

幾乎又過了1/4世紀,才出現了另一個完美的介面典範——知識導航員。蘋果電腦當時的執行長約翰。斯卡利(JohnScul1ey)委託製作了這盤錄影帶,它也具有電影般的效果,被稱作原型錄影。斯卡利寫了一本書,名字也叫做《漫遊記》,書的結尾提到了“知識導航員”的構想,後來就變成這盤錄影帶的內容。他希望透過錄影帶,描繪出未來超越滑鼠(mouse)和選單(menu)的介面。他做了一件非常出色的工作。

在《知識導航員》錄影帶中,可以看到一位不修邊幅的教授,他的書桌上放著一個平平的書籍模樣的裝置,處於開啟狀態。在這個裝置的顯示器的一角,出現了一個打著領結的人,也就是這部機器的化身。教授請這位機器代理人幫他準備演講稿,還分配了幾件工作給它,這位代理人偶爾也會插進來提醒教授其他的事情。它能看、會聽,還對答如流,和一般的助手沒什麼兩樣。

《數字化生存的定義》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