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部分 (第1/4頁)

蝴蝶的出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孟子的本意而言,“賤丈夫”的寓言是為了配合說明官場與 商場一樣存在著壟斷,干擾著他說服齊王實施仁政。而這,正是 他不願意享受十萬鐘的俸祿而辭職還鄉的根本原因。一心想稱霸 於列強的齊宣王又哪能體會到這些呢?就算體會到,又會不會真 正採納孟子的建議,實施以道德來統一天下的“仁政”呢?這些 都是孟子所不抱希望的了,所以他只能以近乎寓言的方式來表這, 讓他的學生把它轉達回齊王那裡,任他去深思罷了。

下一篇(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公孫丑下

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原文】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前日虞聞諸 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 者③。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 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 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註釋】

①豫:快樂,愉快。②不怨天,不尤人:這是引孔子的話,見《論 語-憲問》。尤,責怪,抱怨。③名世者:有名望而輔佐君王的人。

【譯文】

孟子離開齊國,充虞在路上問道:“老師似乎有不快樂的樣子。 可是以前我曾聽老師您講過:‘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責怪別人。”’

孟子說:“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從歷史上來看, 每五百年就會有一位聖賢君主興起,其中必定還有名望很高的輔 佐者。從周武王以來,到現在已經七百多年了。從年數來看,已 經超過了五百年;從時勢來考察,也正應該是時候了。大概老天 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 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麼不快樂呢?”

【讀解】

這一段話不分名言卻不少。它所表達的孟子的思想感情是 極複雜的。有些像告老還鄉歌,又有些像解甲歸田賦。

孟子的學生是很不錯的,在這時深知老師的心情,於是了引用 老師平時所說的“不怨天,不尤人”來加以勸慰。 老師也是很不錯的,坦率承認“彼一時,此一時也。”人非聖 賢,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情緒呢?所以,平時說“不怨天,不尤 人是對的,可一旦事情真正落到自己頭上,有抱怨情緒也是可 以理解的。

接下來,孟子話說天下大勢,實際上也向學生解釋了自己不 愉快的原因。“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這是孟子 的政治歷史現,成為名言,對後世發生著深刻影響。按照這個觀 點推算,孟子的時代正應該有“王者”興起了,可孟子周遊列國, 居然沒有發現這樣的“王者”,好不容易遇到齊宣王,看來還有些 眉目,可最終還是鬥不過那些“賤丈夫”,自己沒有能夠說服齊宣 工實施“王天下”的一套治國平天下方案。沒有“王者”,“名世 者”又怎麼顯現出來呢?而孟子分明覺得自己就正應該是那“名 世者”,所以才有如許惆悵,如許,閻然。又怎能“不怨天,不尤 人”呢?所以他說“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反過來又自 我安慰說,如果老天還想使天下太平,“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這樣一想,也就沒有什麼不快樂了。“吾何為不豫哉?”與其說是 對學生充虞的回答,不如說是自我解嘲更準確些。

“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大有孔子所說“天生德於予,桓 她其如子何?”(《論語·速而》)的味道。其底蘊是一種“以天下 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當然,孟子的表達是有憤激情 緒的,因此也成為後世批判孔、孟之道時的靶子之一,認為他不 可一世,狂妄到了極點。要說狂妄,偉大的人物從內心來說總是 那麼一點點的。如果要脫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加以定罪,那孟 子當然也就難辭其咎了,因為他畢竟說過那樣一句話啊!

滕文公上

本篇前面三章記錄孟子與膝文公之間的談話和事蹟,後兩章分別記錄孟子對農家和墨家兩個學派的觀點。其中對農家的觀點論述社會分工問題,且有農家的資料價值,較為重要。全篇原文一共只有5篇,本書選3篇。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原文】

滕文公為世子①,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規②謂齊

《孟子義cos妲己》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