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深圳紀實·深圳生活瑣記(2) (第1/2頁)
yhmyzs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在深圳紀實·深圳生活瑣記(2) 易中生 帶飯 這個星期天和上個星期天出去到仙湖和東湖公園玩,我們都是帶飯,覺得很實用的。 一是到點可以按時吃飯,不用擔心玩與吃飯的矛盾。二是如果只是帶零食代替,儘管有的零食還爽口,但把它當正餐,在我們的生活習慣上還是不舒服。三是公園裡並沒有餐館,要不就到外面去尋找,要不就捱餓。所以如果整天在公園玩,帶飯解決午餐起碼現在覺得是最合適的。 當然帶飯要注意吃得舒服,比如不能冷了,家裡早年就買了一個保溫的飯桶,在三五個小時之內,能保溫成食用合適。再就是飯菜要能吃得下去,早前去歡樂谷帶過煮熟的麵條,當然也可以,但不怎麼管飽,現在是蛋炒飯,既解決了菜的問題,又炒了之後,飯菜都比較香,也就合口味了。 昨天,一家人到仙湖的時候,就11點了,如果沒有帶飯,就要考慮在進公園之前在門口附近找飯館吃飯,或者在裡面轉一個圈抓緊時間出來吃飯,或者回家吃飯,這樣都不舒服。而昨天,到公園後,或坐或臥,休息片刻之後,開始吃飯,飯飽有精神後,再繞仙湖轉,看了仙人掌園和化石森林園,真是遊哉悠哉,不覺時間已晚,在地鐵上近兩個小時,就是在家接著弄飯吃,也沒有人嚷著要吃飯。所以帶飯外出並不是什麼丟面子的事情。古語說,投親不如落店,落店不如帶飯。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2021.12.13 口味 最近,兒子帶我們去吃過幾個不同風味的菜餚:泰國風味,韓國風味,西部牛仔風味和西北燒烤風味,這些菜餚的材質並沒有大的區別,只是在配料和製作方法上不同,當然價錢都不菲,與我們常吃的家常菜不可比,但就是在吃的時候,吃完之後,甚至到現在,都談不上有什麼好感和回味。這隻能說是我們的感受。就是在剛說的這些店堂,我們去吃的時候大多是客滿,甚至還要在門外等叫號才能進去就餐。可能別人也像我們一樣,管它好吃不好吃,嚐嚐總是有必要的,任何一個有特色的店,只要有一定比例的人進去,不要有回頭客,在深圳這樣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是不愁客源的。 但像我們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要去適應其他口味確實很難。不要說洋口味,就是我們周邊的其他口味都難適應。比如別人津津樂道的什麼饃,什麼肉串,吃了一次後,再也不會想著去吃第二次。 像在廣東一帶,特強調煲湯,幾乎什麼食材都可以用來煲湯,曾看到有一個品牌三及第特強調說從來不炒菜,也就是隻做湯湯水水的菜,像我們一向吃炒菜的人,實在難以適應。還有一次在福建的一個地方住了幾天,那鄰居看到我們在炒菜,她說,你們在煮菜啊。當時聽到就很奇怪。後來得知他們這裡幾乎都是煮菜,如果到當地人家去參加宴請,一桌子的菜,很可能找不到一個合口味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還有一方人傳統習慣生活習氣也不容易改變,所以在生活中,有時候尊重他人比勸導他人適應更重要。 2021.12.14 測體溫 測體溫在現在這新冠疫情的情況下是常見的事情。乘公交,坐高鐵,進入室內公共場合幾乎都需要這樣。現在測體溫幾乎只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比如乘公交,上車之時只要用手腕往測體溫裝置前一放,嘀的一聲,正不正常一下就明瞭了,坐高鐵,在進入候車室之時前側面有一個顯示屏對著進去的人,體溫多少在螢幕你的頭頂就顯示了,進入公共場合,穿過一道方框門,監控就知道你體溫是否正常。現在這測體溫實在是方便了,也需要這方便,否則在現在這需要大面積測體溫的情況下,要誤多少事?而這樣的變化,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 早前測體溫可沒有這樣方便,一根水銀溫度計,要小心地夾在腋下,最少也得五分鐘才知道結果。而這樣測體溫到底延續了多少年,我不清楚,起碼我知道有測體溫開始就是這樣。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當然是現實需要,有需要就會有人去研究製作,如果有借鑑,可能馬上就有人拿過來,如果沒有先例,就可以按其原理和達到的效果去開發,不說別的,誰先製作出來,誰就先佔領這市場。 記得有一次坐火車,一深圳小夥子口水四濺地說著深圳的科技實在不怎樣,大多是把別人的拿過來組裝或稍作改動後就當做自己的東西上市,這樣既少花腦筋,又來錢快。現在這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起碼增加了拿的難度,而市場又需求旺盛,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真的相信,這些別人有的我們沒有的,過不了多久就會充斥市場,進而別人沒有的也可能自己會有,只要有市場,市場在這裡面起到動力的作用。我前面說的這測體溫的裝置就是市場改變著這前面不知多少年的歷史。 2021.12.15喜歡
《實事求是不尚空談出處》 人在深圳紀實·深圳生活瑣記(2)(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