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起。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實用型導彈核武器。
中國洲際導彈的設計研製經歷了很多坎坷,從1966年開始初步論證,但隨即開始的一場文化大革命阻礙了中國無數科學技術行業的發展,洲際導彈計劃的科研和生產秩序也遭到破壞,研製工作進展緩慢。經過多次試驗、多次修改,終於在1980年5月18日進行第一次全程飛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全程飛行試驗確定射程在9000千米以上,彈道最大高度達1000千米以上,最大速度可達7千米/秒。試驗以由中國本土向太平洋海南緯7o、東經171o為中心,半徑千米的圓形海域為範圍。這次洲際導彈的命中不僅僅是一個科學試驗的成功,它對中國的國防、政治、外交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研製過程全記錄
1966初步方案論證,總體方案設計工作進入正規
洲際導彈第一級單管發動機首次透過了250秒全程試車
洲際導彈一級四機並聯發動機試車成功
一級發動機單機首次進行了搖擺試車成功
1969年底中央提出要加快洲際導彈的研製
洲際導彈遙測彈總裝完畢,經測試合格後6月出廠。
中國第1枚洲際導彈在酒泉發射場進行了飛行試驗,獲得基本成功。
總體設計部根據首次飛行情況,提出了10項修改措施
確定洲際導彈的全程試飛試驗專案
中國洲際導彈進行的第一次全程飛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1978~1981洲際導彈進行39次飛行試驗,全面考核了導彈的設計和效能
中國整個導彈計劃的發展,為航天運載火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的多種運載火箭都是在此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而且在發展導彈的過程中,還發展了多種空間微小傳送機,並使固體火箭技術逐漸成熟,同樣為中國航天運載器和航天器的研製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航天事業回顧:運載火箭系列
作為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中國在導彈研製方面所取得的進展,推動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起步。1958年,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開始興建。1964年,中國第一枚載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發射,進入了70千米高空,使中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1965年後,鑑於中程導彈、各種探空火箭、固體火箭的研製和發射試驗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獲得了必要的技術儲備,中國一方面研製遠端導彈,另一方面開始著手為發射人造衛星研製運載火箭。從此出現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與遠端導彈相比,運載火箭有兩項新的要求:一是要能飛出稠密大氣層,二是必須達到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能在近地軌道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速度。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一種型號是長征1號,為三級火箭。它的第一級、第二級是在中遠端導彈基礎上稍加改進而來,採取這種措施不僅運載能力可以滿足要求,成功的把握性大,而且可以保證進度,節省經費。長征1號的第三級是當時新研製的固體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能在600千米高空實現點火。
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將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送入軌道。長征1號運載火箭研製成功和東方紅1號衛星發射成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標誌著中國跨入了航天時代,同時也是中國擁有洲際核打擊能力的公開宣言。
長征2號是以遠端導彈東風5號為基礎發展起來的,1975年,它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送入軌道。根據發射衛星的需要,70年代末又對長征2號進行改進,研製成功了著名的長征2號丙火箭,它的運載能力提高到噸。長2丙火箭可靠性很高,80年代進行了近10次發射均取得了成功。長征2號火箭的新型號長2丁,運載能力達到噸,是中國二級火箭中運載能力最大的一種。
70年代後期,中國航天技術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比照美、蘇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在衛星應用方面。1977年,中國在制定航天規劃時,把通訊衛星工程列為航天三大工程之一。為此中國發展了長征3號和長征4號火箭用來發射人造衛星。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研製的,第三級採用了低溫高能的液氫液氧發動機,1984年4月8日,它成功地將東方紅2號通訊衛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軌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國家
《神舟載人航天技術發展過程》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